為加強各類安全事故、事件的統計、報告和檔案管理,根據各級管理部門關于事故報告和統計分析工作的有關要求,結合我廠的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目的
為對事故進筆分析統計,為事故統計、分析研究做好基礎工作,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廠的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分析。
3、職責
3.1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將事故分析統計
3.2其他部門配合安全管理部門做好事故統計工作。
4、管理內容
4.1統計指標
1)、事故發生率、事故起數;
2)、死亡事故率、死亡人數;
3)、造成工作日損失的傷害事故率,造成工作日損失的傷害人數;
4)、無工作日損失的傷害事故率,無工作日損失的受傷人數;
5)、直接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
4.2統計的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情況、包括事故單位、規模、從業人員等;
2)、事故概括,包括事故發生地點,發生日期(年、月、日、時、分),事故類別,事故主要經過,事故原因,損失工作日直接經濟損失、起因物、致害物、不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事故教訓和防范措施、結案情況、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3)、傷亡人員情況,包括人員傷亡總數(死亡、重傷、輕傷) 本企業人員傷亡(死亡、重傷、輕傷)傷亡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工齡、文化程度、職業、傷害部位、傷害程度、受傷性質、就業類型、死亡日期等、
4.3統計計算
1)統計分析的依據
(1)、在事故調查、登記、建檔基礎上進行事故統計大量的綜合分析,從中找出必然的趨勢,達到對事故進行預測和預防。
(2)、事故統計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事故資料的統計調查 加工整理 綜合分析;
(3)、采用各種手段收集事故資料,將大量零星的事故原始資料系統全面地集中起來進行分析。
(4)、事故調查項目,應按事故調查目的設置,(如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齡、工種、傷害部位、傷害性質、直接原因、間接原因、起因物、致害物、事故類型、事故經濟損失、休工天數等。)項目的填寫方式,可采用數字式,判斷式或文字式。
2)計算
(1)、工傷事故頻率計算
月工傷事故頻率=當月工傷事故人次/當月職工總人數×100%
年工傷事故頻率=當年工傷事故人次總和/當年12個月職工總人數平均值×100%
(2)、百萬工時死亡率計算
百萬工時傷害率=傷亡人數/實際總工時數(百萬工時)×100%
(3)、未遂率計算
未遂率=未遂事件/(實際事故 事件總數)×100%
4.4分析整理
1)統計資料分析
一般以本月或過去12個月為標準,對下列內容進行分類:
(1)、事故發生的原因及事故的種類;
(2)、每個部門發生的事故的起數;
(3)、傷害事故發生的時間特性;
(4)、一般傷害事故發生的地點;
(5)、導致事故發生的致害物;
(6)、事故導致的傷害部位;
(7)、受傷人員的年齡結構;
(8)、違章、受傷或死亡職工為廠那一階段的雇員;
(9)、導致事故發生不安全的行為和環境;
(10)、職業衛生重要因素;
(11)、工傷事故率;
(12)、事故、時間費用;
(13)、標準化系統元素。
2)統計資料的整理
(1)、根據事故統計分析的目的進行恰當分類和進行事故資料的審核。匯總;
(2)、根據要求計算有關數值,統計分類,按事故類型,傷害嚴重程度、經濟損失大小、性別、年齡、工齡、文化程度等進行分類。
(3)、審核匯總過程,要檢查資料的準確性,看資料的內容是否合乎邏輯,指標之間是否相互矛盾,通過計算,檢查有無差錯。
(4)、事故資料的 綜合分析是將匯總、整理的事故資料及有關數據填入統計表或統計圖,得出恰當的統計分析結論。
4.5統計結果處理
(1)、將統計的各種信息定期以文件、公告欄、網絡信息、談等形式讓員工熟知事故發生的各種信息,同時將統計的結果 領導進行匯報。
(2)、從事故統計和數據分析中,全面地掌握本系統安全生產 狀況,發現問題,掌握事故的發生原因和規律,針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故發生的對策。為各級領導決策,指導安全生產,制定安全計劃提供依據,為制定有關安全制度、操作規程提供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