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公司(中煤建安發【2010】182號)及處文件(中煤92處發【2010】65號)要求將井下施工列為重大危險源,因此原煤提運中心工地井下安裝工程全過程按重大危險源進行監控,并制定相應安全專項措施,認真組織落實。
一、原煤提運中心工程環境概況
原煤提運中心設計巷道位于安家嶺二號井與安太堡露天礦礦坑之間。工程始端為坑內設置半移動式破碎機(2500t/h)兩套,分別將4號煤9煤和11號煤通過兩路井下帶式輸送機運到地面二號破碎站,再轉載至安太堡選煤廠.
一號主斜井井口位于安家嶺2號井工礦副斜井西北方向173m處,井口高程1307m;二號井井口位于一號主斜井井口東南向32m處,井口高程1307m;回風立井位于鉆孔J110西南方向173m處,井口高程1450m。
根據安太堡露天礦開拓布置,安太堡露天礦首采區輸煤巷道布置在其南部斷幫與安家嶺2號井工礦之間的煤柱內。后期北部采區的輸煤巷道在南部采區二段大巷的中部向北布置兩條大巷。本系統共新掘進3條大巷:分別為2條主斜井,1條回風井。巷道沿11煤底板布置。共完成井巷工程約8500m。中心巷道施工需要穿過2號井采空區下方。
井下排水。根據11煤底板賦存條件,在主斜井井底設置水倉,采用自流和泵排相結合的排水方式。
為保證井下安全生產,輸煤巷道通風采用抽出式通風方式,通風系統為中央分列式。
二、我單位安裝工程概況
我單位負責井下6條膠帶機及其相應配電,井下水泵房設備及配電,沿途小水泵,井下消防、排水、壓風管道的安裝。因部分安裝過程中與井下礦建工程在同步施工(不同工作面),因此礦井存在五大災害(瓦斯、煤塵、水、火、頂板)危險的可能。要求在嚴格執行平朔公司原煤提運中心相關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時結合我單位施工特點,補充相應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措施并嚴格落實,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危險源危險分析預測
在礦山重大事故中,導致人員和財產重大損失的根源,有系統內危險物質,如瓦斯、可燃物、爆炸性煤塵;也有系統外的自然界失控的能量和物質,如頂板事故中具有很大勢能的巖石,透水事故中有很大壓力的采空區積水或地表水。根據施工特點,礦井重大危險源有以下幾種:瓦斯、煤塵、火災、水災、頂板等。以上危險源及突發性事故可能造成人員和財產重大損失,破壞和影響安裝工程等。
本礦井為低瓦斯礦井,井田位置位于安家嶺2號井工礦與安太堡礦井之間的煤柱內而且安裝交接工作面時整個礦建已經形成系統(通風已完善),發生瓦斯積聚的可能性較小。為了安全建設單位在井下各用風地點分配足夠的風量的同時設置瓦斯、氧氣、一氧化碳濃度監控系統并為相關作業人員配備瓦斯檢測儀等,對井下瓦斯時時監控。
本礦井屬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產塵地點為掘進面、設備運輸及輸煤系統。為防止煤塵爆炸,井下建立了完善的防塵灑水系統,在掘進面設置灑水噴霧裝置,配備粉塵檢測儀、采樣器和呼吸性粉塵測定儀等設備并且定期沖洗巷道,在各相關地點設置防爆水棚。故井下粉塵爆炸是本礦井下災害預防的重點。
按照煤的自燃傾向性等級評定,本礦井每層均屬自燃煤層。因此,機電設備管理使用不當、帶式輸送機故障以及巷道周邊煤炭自燃等都是本單位火災易發點。一旦發生事故造成設備的損害和系統的癱瘓,影響安裝及生產。所以選用專用的隔爆型設備、礦用阻燃電纜、阻燃膠帶,加強安全監測監控力度等是火災預防的主要措施。同時加強安全管理,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八火災隱患杜絕在源頭。
本系統一段在9煤采空區下方布置,采空區積水對下步巷道造成一定威脅。在施工過程中,經建設單位偵查后,未發現采空區有積水現象。故對此處防水工作主要內容就安排在日常監控方面。合理布置供排水系統,加強監測監控力度是重點。
本系統井下巷道采用錨噴,錨索支護,局部破碎帶增加鋼梁架。二段大巷布置靠近露天礦爆破作業地點,因此,頂板事故危險源主要集中在破碎帶及二段大巷部分。根據原煤提運中心設計,露天礦爆破震波有效破壞距離為70米,二段大巷均布置在露天礦難端幫80米外圍煤巖穩定的煤柱中;爆破安全距離為200米,對我單位在坑下破碎站作業人員安全存在一定影響,為此建設單位制定完善的通訊系統,隨時與露天礦相關人員聯系,我單位作業人員積極配合避炮,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原煤提運中心井下避災路線圖見附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