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火災屬礦井五大災害之一。礦井一旦發生火災,火勢發展的速度快,控制比較復雜,影響的范圍也比較廣,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甚至引起煤塵、瓦斯爆炸或者煤塵與瓦斯爆炸,釀成更大的災害。為了防治礦井火災,保證煤礦安全生產,對礦井火災進行必要的分析和了解十分重要。
礦井火災發生的“三要素”
某種可燃物質的存在。在煤礦井下,煤炭本身就是一種大量的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其次,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煤塵、瓦斯以及使用的坑木、機電設備、炸藥、油料等物質都存在可燃性,它們的存在是發生火災的基本元素。
具備足夠熱能的熱源。熱源是煤礦進下火災發生的必要因素,只有具備足夠熱量的熱源才能引起可燃物質的燃燒。在煤礦,煤炭的自燃、瓦斯、煤塵燃燒與爆炸、放炮、機械摩擦產主的熱量;電流短路、電氣設備運轉不良產生的過熱;吸煙、焊接及其它明火都可能引起火災。
有足夠濃度的供02源。燃燒的定義是一種發熱、發光,同時伴有煙霧產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任何可燃物盡管有足夠熱量的熱源,如果缺乏足夠濃度的02,燃燒是難以持續的,所以,02的供給是燃燒形成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實驗證明:在02濃度為3﹪的空氣環境里,任何可燃物的燃燒都不能維持;在02濃度低于12﹪的空氣中瓦斯失去爆炸性;濃度在14﹪以下,蠟燭也不能燃燒。所以,這里所說的供02源為正常含02量的空氣,而不是貧02的空氣。
煤礦火災的分類
目前,在我國對于火災的分類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分類比較多,據以下幾種分類方式如下:
按照起火源的不同,通常將煤礦火災分為2大類,即外因火災和內因火災。
按火災發生的地點不同分類,可分為井筒火災、巷道(進、回風)火災、采面火災、煤柱火災、采空區火災及硐室火災。
按照可燃物的不同分類,可分為機電設備火災、火藥燃燒火災、油料火災、坑木火災、瓦斯燃燒火災、煤塵燃燒火災及煤層自燃引起的火災。
按煤礦通風風流的影響可分為進風風流火災、回風風流火災。
煤礦火災的本質分析
煤礦火災從本質上來講,也屬于一種燃燒現象,也是一種能量能量相互轉換的現象,并且據有關資料統計,90﹪的煤礦火災均屬于內因火災,所有煤礦火災均有發生、發展的過程,最終達到火災的發生階段及形成危害。
在煤礦井下,由于燃燒和爆炸理論的“三要素”,火災即可轉變成為爆炸,其條件為:存在較大體積且溫度較高的可燃性混合氣體,可燃性混合氣體的濃度達到爆炸極限;混合氣體中02濃度超過14﹪以上,混合氣體遇火源或本身溫度較高即產生燃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