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罐氣體置換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已經投入生產多年,需開罐檢修的置換;另一種是新建的儲罐或檢修合格后準備投入生產時的置換。兩種情況下的置換原理是一致的,即首先用一種載體來替換原介質,然后再用目標介質來替換載體,通過載體來完成兩種介質的互換工作,使兩種介質不致發生直接混合而遇火爆炸。在具體操作時,還應注意載體與空氣或目標介質的密度關系,利用三者間的不同密度來確定置換方法。現以某航空公司液化氣儲罐的開罐檢修為例作具體介紹。
1置換作業的方法及步驟
1.1N2置換
1.1.1打開儲罐放空閥,對殘存在儲罐內的液化氣進行放空,當壓力降至5000Pa左右時,關閉放空閥。使罐內壓力保持在3000~5000Pa(在此要特別強調,防止儲罐產生零壓或負壓)。
1.1.2開啟N2鋼瓶閥門,經減壓閥減壓后,進入置換管線,在a管口閥門前設排氣口,將管線內的空氣排除。經取樣分析,當含氧量<1%即為合格,關閉排氣閥。
1.1.3開啟a管口處閥門,使N2進入儲罐內,為了盡量減少置換時的稀釋混合作用,以及盡可能少地攪
動罐內的原有氣體,一般應使置換管管徑盡量增大以縮短置換時間,并控制N2在管內的速度,以0.6~0.9m/s為宜。
1.1.4開啟b管口的閥門開始置換作業,操作時應控制閥門的開度,使儲罐內壓力始終保持在3000~5000Pa的范圍內。
1.1.5定時測量和記錄b管口處的液化氣及氧氣的含量,根據這兩項含量的情況,調整排放閥的開啟度和置換時間。
1.1.6經取樣口取樣化驗,當液化氣的含量低于爆炸極限的下限,并且含氧量<1%指標后,儲罐N2置換即合格(以兩次化驗結果為準),并經有關檢驗單位確認。
1.2空氣置換
1.2.1利用鼓風機由b管口將空氣送入儲罐內,將N2由a管口吹掃出去,以便檢修人員開罐檢修。
1.2.2吹掃過程中應定期檢測a管口處的氧含量,當氧含量達到21%指標后,儲罐內空氣置換作業即合格。
1.3入罐檢修
1.3.1開罐后應再一次進行含氧量和液化氣含量的化驗,兩項指標均應合格后方可入罐。
1.3.2由于殘留在罐壁銹層內液化氣不可能被全部地置換出來,吹掃后仍在不斷的揮發,因此,入罐作業時應隨時監控可燃氣體的含量。
1.3.3入罐人員應配帶防毒呼吸器,呼吸器的進氣端應在罐外。
1.3.4入罐人員應配帶安全帶,安全帶一端應在罐外。
1.3.5罐內人員應隨時與罐外監護人員保持聯系,聯系一旦中斷應立即將入罐人員拉出,以查原因。
1.4檢修后的N2置換
1.4.1關閉儲罐的人孔及其它檢修時打開的閥門,由a管口向罐內注入N2,同時打開b管口閥門,以便空氣排出。
1.4.2通過檢測,當b管口排出氣體的含氧量低于液化氣爆炸極限的下限時,關閉b管口閥門。
1.4.3繼續向儲罐內充N2使儲罐保持3000~5000Pa的壓力,進行氮封。
1.5檢修后的液化氣置換
1.5.1連接液化氣槽車,由a管口向儲罐內注入液化氣。
1.5.2開啟b管口閥門并控制閥門的開啟度,使儲罐內保持3000~5000Pa(此時應特別注意防止儲罐內產生零壓或負壓)。
1.5.3當儲罐內的N2全部置換完畢后,液化氣置換即合格,儲罐即可投入正常運行。
2置換時應注意的有關事項
2.1置換作業人員的素質
2.1.1作業人員應熟悉氣體置換工藝流程和規程。
2.1.2作業人員應按制定的置換方案進行作業。
2.1.3作業人員應具備安全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識,并有消防滅火的基本技能。
2.2安全措施
2.2.1建立置換工作指揮部,委派業務精干人員任指揮,工作人員要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堅守崗位,動作協調,全體工作人員要服從命令、聽指揮,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禁違章操作。
2.2.2所用工具應為銅質或有橡膠襯面的工具,以防產生火花;作業人員應穿膠底鞋,嚴禁穿帶鐵釘的鞋上崗作業;不得配帶移動電話或尋呼機;作業人員的衣著應為棉織品,不得穿化纖衣服,防止靜電積聚,引起放電火花。
2.2.3絕對避免作用鐵器敲擊儲罐、設備和管線,儲罐頂部人員不得隨意走動。
2.2.4在置換作業時,100m內設警戒線,杜絕明火,停止一切與置換無關的電氣操作。設消防警示牌。
消防設施要齊全,安排一定數量的消防人員和醫務人員在現場待命。
2.2.5拆除作業區內所有臨時電源,置換作業涉及的電器開關等應為防爆等級。儲罐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嚴禁使用明火在儲罐內進行含氧量測試;在儲罐的各排放口處應加設60目以上的銅網阻火,排放口要遠離現場和作業區,并使之通良好。
2.2.6在N2置換時,要密切注意罐內的壓力變化,當發生壓力急劇變化時,要立即報告,并聽從指揮部命令,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2.2.7每次取樣化驗應取兩個樣品,以平均值為準,最終取樣化驗至少應兩次均為合格,才能確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