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燃料容器應定期檢修,對于因生產需要而需進行的緊急焊割,必須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和切實可靠的防火、防爆和防中毒措施。從編制安全措施、辦理《動火許可證》,做好安全技術交流和工器具準備工作、隔離置換、施工前氣體分析確認、施工過程監護、清理現場等方面闡述了燃料容器焊割爆燃事故的預防,為業內同行提供參考。
燃料容器(管道、桶、箱、槽、柜、罐和塔等)在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極為常見,如煤氣發生爐、煤氣管道、生產乙炔的發生器、重油罐、液化石油氣罐、天然氣管道、汽油罐、化肥行業的碳化塔等,這些容器在使用中因受內部介質的壓力、溫度、腐蝕的長時間作用或因結構、材料、焊接工藝的缺陷時常出現裂縫和穿孔,所以要定期檢修。有時因生產需要,要在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情況下進行緊急焊割,動火搶修,稍有疏忽,就會發生爆炸、火災和中毒事故,甚至引起整座廠房或生產系統爆炸、著火,造成災難性后果。所以焊割燃料容器與管道時,必須采取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切實可靠的防火、防爆和防中毒措施。
二、事故一般原因
在工業生產和現實生活中,燃料容器在焊割作業過程中發生的爆燃事故特別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容器與管道內或作業場所周圍存在爆炸性混合物。
這類情況引發的事故最為常見。如2000年5月9日,浙江溫嶺市亨利物資有限公司對一已嚴重腐蝕的油罐進行動火檢修,由于未對油罐進行置換和清洗,油罐內的殘油和空氣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氣體,焊接過程中焊接火花引發油罐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受傷。
2 在焊割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可燃物質,周圍條件發生變化。
如1995年山西河津某化肥廠有一個酸罐底部出現一個孔洞需要被焊,電焊起弧不久,酸罐即發生爆炸,焊工被炸死亡。經調查,發現酸罐所用材料為非耐酸鋼,它與稀硫酸作用生成氫氣,故在罐內充滿了氫氣與空氣的爆炸性混合物,遇電焊高溫立即爆炸。
3 正在檢修的容器與正在生產的系統未隔離好,發生易燃氣體互相串通,進入焊割區域,或是正在生產系統放料排氣遇到火花。
如1986年5月22日,山東青島市平度化肥廠合成車間銅洗再生器需要換盤管,銅洗副工序長在再生器動火作業未結束的情況下,帶領一名工人把加堵的盲板撤掉,在半水煤氣氣柜放水封開車時,煤氣順回水管線倒入再生器,與空氣混合達爆炸極限,遇到電焊火花發生爆炸,當場死亡4人。
三、事故措施
一般情況下,燃料容器焊割的組織管理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現場察看→討論策劃→編制安措→動火審批→安措交底→隔離清洗→分析確認→動火施工→監測監護→完工清理
為預防燃料容器焊割爆燃事故,必須做好以下具體工作。
1 周密嚴謹,認真編制好安全措施
燃料容器動火作業是一項牽涉到多部門、多單位的系統工作,動火項目管理部門在動火前應組織消防部門、安全部門、動火施工單位、動火部位所在生產單位有關人員到動火區域進行查看,認真分析工藝流程、與容器相接的管道、氣體或液體物理化學性質,容器本體情況及周圍環境。在對現場情況充分了解之后,進行討論策劃,找出動火作業存在的危險,所面臨的因難及解決的辦法,并選擇最佳方案。最后由動火施工單位編制出嚴密的、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主要內容包括:組織機構、動火作業存在的危險、停電和隔離措施、清洗置換措施和通風措施、動火前的氣體分析和確認、施工過程中的監測和人員監護、焊割作業程序、施工示意圖、消防措施,急救措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