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應急管理廳發布《關于推進安全生產中介機構服務進一步規范提升的指導意見(試行)(征求意見稿)》(簡稱“《意見》”)。
一時間,關于安全技術服務機構改革的各種聲音再掀波瀾。
▲圖源 浙江省應急管理廳
有的人對此懼怕不已:“如果按照這樣改下去,機構就沒活路了!”也有人拍手叫好,感嘆新的時代和新的機遇已經到來。
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該《意見》正式出臺,安全技術服務行業或將迎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洗牌”。
01
機構監管再升級
行業大考已然來臨
縱觀《意見》全文,主要傳達了一個信號:安全技術服務機構的監管將會日趨嚴厲。
具體來說,主要從三個方向入手:
第一,嚴格資質選取,提升安評報告質量。
《意見》要求企業嚴格按照《安全評價檢測檢驗機構管理辦法》選取安全評價機構,嚴禁以低價競爭犧牲服務質量。
同時,對安全評價報告的編寫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全面分析危險有害因素、逐項檢查安全設施、明確評價結論等。
此外,要求各地將安全評價報告納入年度執法檢查計劃,對行政審批類和非行政審批類報告均進行重點核查。對存在問題的機構和企業實施嚴格整改和處罰,并對發生事故的機構進行責任倒查,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第二,規范經營環境,嚴格執法追責。
一方面,要求制定明確的服務規范和標準,要求中介機構實行“五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強化中介機構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信用準入退出機制,對信用等級高的機構給予激勵措施,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全省統一的中介機構監管模塊,實現信息共享和監管智能化,提高監管效率和精準度。對提供虛假信息、出具虛假報告等行為依法嚴格處罰,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對重大違法行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三,加強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
鼓勵行業協會加強自律建設,完善行業管理機制和執業準則;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核查處理相關投訴,鼓勵公眾參與監督,營造良好的社會監督氛圍。
此外,還提出嚴格落實“十個不得”要求,確保中介機構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競爭。
綜上所述,如果該《意見》正式出臺,浙江境內的安全技術服務機構未來監管必將“再上一層樓”,對于整個行業而言,也將真正迎來“大考”時刻。
02
發展困境重重
服務機構亟待破局重生
其實,浙江此次出臺《意見》,并非突發奇想,而是早有據可循。
去年10月,應急管理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評價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安全評價機構監管,切實發揮安全評價對事故預防的支撐作用。
▲圖源 應急管理部
在此之后,河南、安徽等地陸續下發相關文件,也要求進一步加強安全評價機構監管。
浙江此次出臺《意見》,既是國家政策要求,也是順應時代大勢之舉。
▲圖源:河南省應急管理廳
▲圖源:安徽省應急管理廳
那么,為什么近年來國家對于安全技術服務機構監管會變得日趨嚴格?
這是因為,這個行業已經到了“不變不通”的關鍵時刻。
在過去的20年里,安全技術服務行業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支撐與保障力量,在嚴格企業準入、風險綜合評估、危險源監控、事故預防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有效遏制住了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但是,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常態,這個行業卻似乎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仍然停留在過去的輝煌之中。
科技創新步伐緩慢,研發產品能力嚴重不足,缺少成熟商業模式,服務供給能力弱,種種問題嚴重制約行業發展進程。加之評價報告的質量良莠不齊,形式主義泛濫,更有甚者,違規出具虛假或嚴重失實的評價報告,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同時,受限于傳統思維的影響,多數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往往陷入被動服務和政策驅動的怪圈,缺乏主動揭示企業安全隱患的魄力,也難以激發內在的服務創新潛能。
種種問題與困境之下,國家不得不重拳出擊,整頓和重塑安全技術服務行業。
03
培育開放性服務市場
做大做強服務機構勢在必行
歸根結底,國家加強安全技術服務機構監管的根本性原因還是在于市場的蓬勃需求。
自國家正式提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號召以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隨著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導致不同行業、企業對安全生產的需求差異越來越大,傳統的、單一化的安全技術服務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促使服務機構必須提供更加多元化、綜合化的安全風險管理服務。
但是,從現階段發展情況來看,安全技術服務行業整體結構失衡,呈現龍頭稀缺,中端競爭激烈,低端市場混戰的現象;市場主體多為小型民營企業,資本與營收規模有限,難以真正提供真正高水平、高價值的安全風險管理服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層面不斷發出改革強音,提出進一步激活和規范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市場,加快培育一批專業能力強、社會信譽好的技術服務龍頭企業。
▲圖源 應急管理部
而在此次浙江的《意見》中看,也明確提出“堅持兼容并包做優扶強,培育壯大中介機構。”要求培育開放性安全評價中介服務市場,引導安全評價服務市場良性有序競爭;扶持有發展潛力的安評機構做大做強。
對于安全技術服務行業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時代風口和發展機遇,也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
科技賦能和數字融合將是一道服務機構轉型的“必答題”,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亦是其發展必由之路。
未來市場需要的安全技術服務機構,一定是能夠為企業提供“診斷,開方,配藥,治病”一站式服務,真正為服務結果負責的安全風險管理機構。
未來,安全技術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市場化業務和價值輸出,誰能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真正以提升企業安全風險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發生率為目的,誰才能立于市場不敗之地。
與所有安全人共勉!
(請在好友對話框回復“安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