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實踐中,如何有效實現風險減量,一直是業界探討的焦點話題。
近日,湖北省保險行業協會風險減量專項培訓會議于武漢盛大開幕,安環家平臺保險事業部總監房景華先生受邀成為主講嘉賓,其《安責險風險減量》主題分享,深度剖析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落地核心挑戰,引發廣泛關注。
01
風控困局與成本挑戰
安責險落地的雙刃劍
自2021年新版《安全生產法》賦予安責險法定地位以來,我國安責險市場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尤其在八大高危行業的強制投保推動下,政策落地加速,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然而,安責險的實踐之路并非坦途。
《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保險機構必須為投保的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安全生產事故預防服務,幫助企業查找風險隱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從而有效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但是,目前大多數保險機構在安責險配套事故預防服務方面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在落地過程中可謂是困難重重。
房景華指出,當下保險公司首要困境就是風控團隊力量不足,風控服務成本太高。一方面,由于安責險事故預防客戶基數大,底數不清。而保險機構自有風控團隊規模較小,難以滿足全國化的事故預防服務需求。另一方面,真正意義上的事故預防服務不僅需要專業的專家團隊,還需建立嚴格的服務標準以確保服務質量。
然而,這類服務的效果與投入成正比,即高質量的服務必然伴隨較高的成本。
遺憾的是,當前安責險中分配給事故預防的費用比例相對偏低,不足以支撐大規模、高質量的服務供給。
02
專業壁壘與經驗缺失
事故預防服務的隱憂
除風控方面的痛點外,保險公司開展事故預防服務的另一個核心困境便是專業壁壘和經驗缺失。
由于我國安責險制度的起步較晚,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無疑是一個新生事物,缺乏成熟的標準服務模式和先例可循。
2019年,應急管理部發布《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服務技術規范》,明確了保險公司應開展的七大類服務項目,包括: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安全評價,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安全生產科技推廣應用以及其他有關事故預防工作等。
但這些內容深度嵌入安全行業專業知識,對保險公司構成了顯著的行業壁壘。
這意味著,僅靠自身力量難以將規定的七項服務內容落到實處,更別說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安責險事故預防。
鑒于此,大多數保險機構開展事故預防服務,更多選擇委托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或是外部安全生產專業技術人員作業。
然而,這一過程中暴露出新的問題:保險公司內部缺乏熟悉安全生產領域的專業人才,加之信息渠道有限,難以全面評估外部服務機構或專家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使得選擇合作伙伴的過程如同“盲人摸象”。
與此同時,由于本身經驗匱乏,保險機構目前也沒有建立完善的服務機構管理機制,如選擇或是替換服務機構的標準、作業、結算及報告管理的標準等,無法真正保障事故預防服務高質高效完成。
03
安環家平臺賦能保險業
破局安責險風險減量
歸根結底,保險公司若想在事故預防服務領域取得突破,亟需克服經驗空白、標準缺失和專業人才短缺等多重挑戰,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體系和管理機制。
作為安全風險管理行業的“老兵”,安環家一直關注著安責險這個賽道,并基于21年安全風險管理經驗,由集團12名博士聯合300多名安全專家,針對84個細分行業的120000家工礦商貿企業的270萬類風險數據分析運算,歷時10年重磅打造了——安環家 安全風險管理產業互聯網平臺(以下簡稱“安環家平臺”)。
安環家平臺一直致力于建立以“安責險”為紐帶的社會化安全生產服務體系,徹底打通保險與安全兩個行業信息壁壘,真正將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通過市場化機制高效落地。
通過安環家“一站式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支撐(云)平臺”,為保險公司提供安責險規模化落地的全方位支撐,包括但不限于人才培養體系、智能工具支撐、數據庫、全流程管控體系、優質服務機構資源等等,助力保險機構破解事故預防服務落地難題,實現全場景高標準高質量落地。
平臺還提供多種產品組合方案,可針對保險公司具體需求進行靈活組合、個性化定制,開展安責險以及其他非車險險種的風險減量服務。通過“鑫保云+安全專家在線app”,可靈活派單至安全專家,委托相應事故預防服務;通過,實現服務機構在線承接事故預防服務,全鏈條無縫式安全閉環管理,確保服務高標準高質量落地;通過,則可以對企業進行風險實時追蹤及預警預測,助理保司智能決策及有效降賠。
目前,安環家平臺已經全面開花結果,40余家保險公司相繼簽約,不亞于在行業吹皺一池春水,其漣漪必將波及到更廣闊的水域。
展望未來,安環家將以此為契機,攜手更多生態合作伙伴,打造服務于全行業、方便信息交互、統一服務標準、提升作業效率、科學管理風險、方便快捷交易的安責險暨事故預防服務生態體系,共同推動安責險的高效落地與繁榮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