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據統計,近年來我國平均每年新發職業病人高達1.5萬人。目前,我國塵肺病累計發病近59萬例,死亡14萬余例,病死率23.9%,其中20%是因接觸粉塵作業而死亡。種種數據顯示,職業病正成為威脅我國打工者以及其他勞動者健康、勞動力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沒有健康,就沒有個人的事業成就和家庭幸福,就沒有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社會人力資本,可以說,保護和促進廣大職工的健康是民生的基礎和核心。但因為人們往往容易致力于解決眼前的利益,忙于創造經濟效益,看不到或不愿意關注當前這么做會在20年后造成什么樣的后果。職業健康工作很難取得即時性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而需10年、20年后才能出現效益,但卻是一項固本之策。 針對當前的工作情況,職業健康應重點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把職業健康納入各級政府的施政規劃目標、工作內容和考核目標當中,讓各級政府充分認識到職業健康在預防疾病、保護和促進健康、提高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重點解決影響大多數人職業健康的危險因素,針對這些行為危險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長遠規劃目標。
二、研究制定職業健康教育工作規范,指導醫療衛生機構、社區、學校、工作場所、機關團體等科學、規范地開展職業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培訓教育,使這些機構卻清楚什么是職業健康、怎么預防職業病、如何評價教育效果,編寫發放預防職業病科普宣傳材料、書寫墻體標語、張貼宣傳畫、制作宣傳欄、進行大喇叭廣播、街頭宣傳等,以促進行為改變從而保護和促進職業健康為核心。
三、切實發揮專業機構在動員、策劃、規劃、協調、指導、督導、評估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良好的體制和機制,切實發揮職業健康檢測機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專業人員在開展職業健康咨詢、行為指導、職業健康傳播和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
四、著重提高人們的基本素養,通過系統的學校教育、社區教育、醫患教育和大眾媒體傳播等措施,普及人們對職業健康的醫學知識,促使人們樹立基本的健康理念,掌握必要的職業病預防技能,形成科學、健康的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
五、加強職業健康監管。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所有企業職業健康情況的摸底排查,積極號召企業進行職業危害檢測和整改,嚴格依照《職業病防治法》開展針對企業職業危害的執法工作,做到“不放過一個崗位、不放過一個死角”。
職業健康,是政府監管部門、生產經營單位和職工三方互動的事情,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只有將職業健康放置在人性的頂端,才能實現普通百姓的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