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鉈中毒是機體攝入含鉈化合物后產生的中毒反應。鉈對哺乳動物的毒性高于鉛、汞等金屬元素,與砷相當,其對成人的最小致死劑量為12mg/kg體重,對兒童為8.8~15mg/kg體重。鉈中毒的典型癥狀有:毛發脫落、胃腸道反應、神經系統損傷等。鉈中毒者的手甲上通常都留有米氏線。鉈具有強蓄積性毒性,可以對患者造成永久性損害,包括肌肉萎縮、肝腎的永久性損傷等。人體攝入鉈化合物可以通過誤食含鉈化合物、飲用含鉈水源、食用含鉈果蔬、職業接觸等途徑。鉈中毒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普魯士藍、二巰基丙酸鈉、硫代硫酸鈉等藥物促進鉈離子排泄;口服氯化鉀溶液促進鉈經腎代謝;使用利尿藥加速鉈排泄;使用血液灌流療法在體外吸附清楚鉈離子等。職業性鉈中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職業病。
接觸途徑與分類
鉈是用途廣泛的工業原料,含鉈合金多具有特殊性質,是生產耐蝕容器、低溫溫度計、超導材料的原料,一些鉈化合物對紅外線敏感,是光電子工業重要原料。鉈化合物還可以用來制備殺蟲劑、脫發劑(醋酸鉈)等。
因此日常接觸攝入是導致鉈中毒的重要因素。鉈化合物可以經由皮膚吸收,或通過遍布體表的毛囊、呼吸道粘膜等部位吸收。有病例顯示,暴露于含鉈粉塵中2小時,便可能導致急性鉈中毒。
此外,由于礦山開采等原因造成的土壤和飲用水污染,也有可能導致居民通過飲食攝入含鉈化合物,產生急性或慢性鉈中毒。
大多數鉈鹽無色無味,溶解性良好,因此誤食以及投毒也是鉈中毒患者接觸鉈化合物的途徑之一。
根據接觸史和病程發展,鉈中毒可以分為急性鉈中毒和慢性鉈中毒,急性鉈中毒是短時間內大量攝入鉈所引起的中毒反應,接觸途徑多為口服,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癥狀;慢性鉈中毒一般由長期職業性接觸導致,癥狀與急性鉈中毒類似,但病程較長,臨床表現較為緩和。
癥狀與診斷
如前所述,鉈中毒一般具有較為典型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以及毛發脫落皮膚損傷等癥狀。但由于鉈中毒較為罕見,因此常被忽略,導致誤診。
癥狀
脫發和皮膚損傷
脫發是鉈中毒的特異性癥狀,所有鉈中毒患者都會在中毒反應發生后脫發,不僅頭發脫落,胡須、腋毛和陰毛也會脫落,但是眉毛通常不會脫落。據報道,脫發癥狀一般發生在急性鉈中毒后1至3周,最短者4天內即出現脫發。鉈中毒導致的脫發,頭發會成束脫落,產生斑禿。這種脫發通常是可逆的,毛發一般會在鉈中毒治愈后4周左右開始再生,3個月完全恢復,但有報道稱,嚴重的鉈中毒可以導致永久性脫發。
神經系統癥狀
鉈能夠引起周圍神經炎,患者在中毒后12小時到1周時間內開始出現雙側下肢麻木,隨即從足端部開始產生疼痛感,并隨著病程進展向上蔓延,輕觸患者皮膚即產生難忍的灼痛感。隨后,患者將產生運動障礙,感覺下肢無力,最終發展成肌肉萎縮。
鉈還會影響視神經,導致球后視神經炎以及視神經萎縮以及黃斑區光反射消失。鉈還會造成眼肌麻痹,上眼瞼下垂,此外,由于鉈的作用,患者通常晶狀體會出現白色渾濁。這些因素最終導致鉈中毒患者視力下降乃至完全喪失光感。
鉈對中樞神經系統也有影響,患者會出現頭痛、睡眠障礙、焦慮不安乃至人格改變等癥狀,一些患者還會出現癔病樣表現,有傷人或者自傷行為出現。
消化系統癥狀
經口服接觸攝入鉈化合物的患者會較早地出現消化系統癥狀,這些癥狀包括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以及腹痛。此外患者還常會出現便秘,隨著病程的發展,后期專為腹瀉;一些患者可見口腔炎、舌炎、牙齦糜爛、消化道出血等癥狀。一些嚴重的病例還可能發生中毒性肝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