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皮膚病是指在生產勞動中以化學、物理、生物等職業性有害因素為發病的主要原因,而引起的皮膚及其毛囊等附屬器官的疾病。
國家頒布的《職業病目錄》規定,該類疾病共有以下8種: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電光性皮炎;黑變病;痤瘡;潰瘍;化學性皮膚灼傷;根據《職業性皮膚病診斷標準(總則)》可以診斷的其他職業性皮膚病。
在生產勞動中能引起職業性皮膚病的主要原因被歸納為三大類:
①化學性原因。這是引起職業性皮膚病的主要原因,占職業性皮膚病的90%以上。根據化學物的作用機制,可將其分為原發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物三種。原發性刺激物的特點是接觸這類化合物的時間、濃度、劑量達到一定程度后,所接觸的局部皮膚就會有炎癥反應。常見的原發性刺激物有:酸類、堿類、金屬及其鹽類、溶劑類,以及其他類如苯甲酰氯、硫酸二甲酯、甲酚、敵敵畏等。致敏物的特點是皮膚第一次接觸這類化合物時并不起反應,而以后再接觸時卻引起炎癥反應。生產中常見的致敏物有:染料、顏料及其中間物;顯影劑類;橡膠制品的促進劑和防老劑;天然樹脂及合成樹脂;以及松節油、抗生素類、磺胺類、氯丙嗪、甲醛等。光敏物是指能引起皮膚光敏反應的化合物。光敏反應是指某些化合物與皮膚接觸并無反應,但經過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后,則可引起皮膚的炎癥反應。常見的光敏物主要有:煤焦油、焦油瀝青、蒽、菲、蒽醌基染料、吖啶、補骨脂素類、酚類化合物、鹵代柳酰苯胺等。
②物理性原因。由其引起的職業性皮膚病的發病率較低,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是和化合物共同作用而致皮膚病。具體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類:機械作用如反復或持續的機械摩擦和壓迫引起局部皮膚發生胼胝;石棉或玻璃纖維刺入皮膚刺激皮膚生成疣狀物等。溫濕作用如高溫輻射能引起皮膚火激紅斑或色素沉著;手長期在熱水中工作,會引起手部皮膚浸漬、皮炎和糜爛等。長時間在日光下暴曬勞動,皮膚可出現曬斑和炎癥;電焊可引起電光性皮炎;紫外線可引起急性皮炎等。放射線可引起急、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
③生物性原因。生物性原因可分為植物和動物兩類原因。植物如漆樹、野葛、蕁麻等能致皮膚炎癥反應;茴香、檸檬、蕓香、無花果等能引發皮膚光敏性皮炎。動物如螨類可引起螨蟲皮炎,禽畜血吸蟲尾蚴可致稻田皮炎,炭疽桿菌所致皮膚炭疽病;海蜇、水母等刺胞動物引起的刺胞皮炎等。預防職業性皮膚病的關鍵,一是隔斷化合物接觸污染皮膚;二是采取綜合預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