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應用廣泛,由它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受到關注。近年來,我國職業性急慢性苯中毒發生率一直高居急慢性職業中毒的前3位,重大惡性職業中毒事件常見報端。據統計,我國每年由職業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百億元人民幣,其中苯中毒人數約占職業病患病總數的1/5,苯污染及其對健康的危害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公共安全和健康問題之一。
病例分析
某個體制鞋廠有82名員工,其中多數為女性。由于使用不合格的粘膠劑,工人長期暴露在苯蒸氣濃度過高的環境中,出現了以造血系統損害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在體檢時,工人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頭暈(占35.71%)、頭痛(25.71%)、乏力(36.52%)、月經量增多(11.43%)、牙齦出血(8.57%)、貧血貌(12.86%)、皮膚黏膜出現散在瘀點或瘀斑(7.14%)等。血象表現為:白細胞最低僅2.0×109,紅細胞最低1.46×1012,血小板最低30×109。按照GBZ68-2002《職業性苯中毒診斷標準》,該廠已診斷出4人患上慢性苯中毒,其中輕度苯中毒3人,中度苯中毒1人,另外有7個人被列為觀察對象。
調查發現,該廠的生產場所是幾間簡陋的平房,每間面積約160m2,幫面、縫紉、刷膠流水線各1間廠房,工藝流程為:布、海綿刷膠粘合→包底→成型→裝箱。工人中毒程度與所在車間中苯濃度的高低有關,刷膠車間苯濃度最高,工人中毒癥狀最嚴重;幫面車間次之;縫紉車間空氣中苯濃度不高,未發現苯中毒者。后測得幫面、刷膠車間模擬現場的平均苯濃度均超過國家限值的40mg/m3。
造成工人苯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生產使用的HB-201-5強力性膠粘劑經國家相關部門檢測,屬于不合格產品,苯含量嚴重超標,而且車間設備簡陋,沒有通風排毒設施和個體防護裝備。這起中毒事件暴露出該廠在職業衛生防護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工人進廠前多為農民,進廠后沒有經過安全防護知識培訓,也未做過健康檢查;第二,連續工作時間過長,每天工作10~12h;第三,生產時工人沒有佩戴任何防護用品;第四,工廠管理人員缺乏防范意識,工人發病時正值采暖季節,廠房門窗緊閉,而且沒有通風設備,造成苯濃度過高。
發病行業及中毒癥狀
苯中毒常見發病行業和工種包括:皮革、毛皮加工及箱包、鞋等皮具制造行業的刷膠、繃幫、外底粘合、包鞋跟;家具涂飾;橡膠制品的粘合;塑料制品生產行業的材料稀釋、粘合;有機化學試劑的配制、合成、提純;油漆生產的軋漿、調配、稀釋、熬煉、包裝等;粘合劑配制;房屋裝潢的刷漆等。
職業活動中,苯主要以蒸氣形態經呼吸道進入人體,皮膚接觸會少量吸收,如果苯液體進入消化道,會被完全吸收。
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輕者起初有黏膜刺激癥狀,隨后出現興奮或酒醉癥狀,并伴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步態不穩等;重癥可出現昏迷、抽搐、呼吸淺表、血壓下降等癥狀,甚至循環衰竭而死亡。處置急性苯中毒患者,應立即將其脫離現場至肥皂水或清水沖洗污染皮膚。中毒者應臥床休息,注意防治腦水腫,心搏未停者忌用腎上腺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