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專科醫院眼科門診專家處獲悉,玻璃體渾濁、干眼病等老年性眼病,越來越多地成為白領“電腦終端性眼病”。專家不無憂慮地表示,電腦普及第一個十年伴隨的負面效應是這樣,未來十年、二十年會怎樣,更令人擔憂。
“從去年開始,我就發現自己的眼睛不太對頭,常常看到眼前有一個個黑影飄過,尤其在太陽光下,一個個小圈到處亂跑,眼睛里總像堵著什么東西。”昨天中午,記者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遇到30歲從事外貿工作的潘先生,他從大學時代起就一直愛玩電腦,最近5年來,每天他上班對著電腦,下班后繼續玩電腦游戲到深夜,眼睛出現癥狀后他曾服過許多抗生素,卻一直沒起色。
類似潘先生這樣的情況并不少。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精品門診大門上貼著張通知,其中診治玻璃體渾濁為主的王文吉教授預約門診最多,已排到了8月份。玻璃體渾濁正是“電腦終端性眼病”的主要癥狀之一,俗稱“飛蚊癥”,患者會見到黑影飄動,吃藥、滴眼藥水等方法都很難使患者的玻璃體恢復清澈透明。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干眼癥門診中,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教授、博導盧奕表示,干眼是一種變態反應疾病,通常是受環境等后天因素影響造成,從前常發于老年人。但是,近年來干眼患者急劇增加,相當部分的輕度干眼癥都產生在白領中,不少年輕人就診時都反應眼睛干、紅、有異物感。
白領高發這兩類眼病,主要是大部分白領多少都有近視、散光等屈光不正癥狀,又常常在電腦前動輒坐上三五個小時,工作壓力大,造成他們久坐后頭暈眼花、眼干疼、少淚。在注視電腦時眨眼次數的減少,以及辦公室的空調環境,都進一步加速了淚液的揮發,造成他們眼球潤滑度不夠。
盧奕表示,目前“電腦終端性眼病”還未成為一種專門疾病,但已經較多地用于醫學術語中,從某種程度上看,這種眼病可視為白領的一種職業病,始作俑者并非電腦本身,而是大量不科學用電腦的行為。如果再不改變用電腦習慣,盧奕憂慮地說:“不知道未來十年、二十年,這種疾病還會發展到何種程度!”
專家建議,辦公室白領工作1至2小時后,應適時活動一下,望綠、望遠。有條件的辦公樓可普及眼保健操,或者堅持個人按摩眼圈四周,另外,多轉眼球也能促進眼部肌肉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眼部疲勞。
“從去年開始,我就發現自己的眼睛不太對頭,常常看到眼前有一個個黑影飄過,尤其在太陽光下,一個個小圈到處亂跑,眼睛里總像堵著什么東西。”昨天中午,記者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遇到30歲從事外貿工作的潘先生,他從大學時代起就一直愛玩電腦,最近5年來,每天他上班對著電腦,下班后繼續玩電腦游戲到深夜,眼睛出現癥狀后他曾服過許多抗生素,卻一直沒起色。
類似潘先生這樣的情況并不少。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精品門診大門上貼著張通知,其中診治玻璃體渾濁為主的王文吉教授預約門診最多,已排到了8月份。玻璃體渾濁正是“電腦終端性眼病”的主要癥狀之一,俗稱“飛蚊癥”,患者會見到黑影飄動,吃藥、滴眼藥水等方法都很難使患者的玻璃體恢復清澈透明。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干眼癥門診中,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教授、博導盧奕表示,干眼是一種變態反應疾病,通常是受環境等后天因素影響造成,從前常發于老年人。但是,近年來干眼患者急劇增加,相當部分的輕度干眼癥都產生在白領中,不少年輕人就診時都反應眼睛干、紅、有異物感。
白領高發這兩類眼病,主要是大部分白領多少都有近視、散光等屈光不正癥狀,又常常在電腦前動輒坐上三五個小時,工作壓力大,造成他們久坐后頭暈眼花、眼干疼、少淚。在注視電腦時眨眼次數的減少,以及辦公室的空調環境,都進一步加速了淚液的揮發,造成他們眼球潤滑度不夠。
盧奕表示,目前“電腦終端性眼病”還未成為一種專門疾病,但已經較多地用于醫學術語中,從某種程度上看,這種眼病可視為白領的一種職業病,始作俑者并非電腦本身,而是大量不科學用電腦的行為。如果再不改變用電腦習慣,盧奕憂慮地說:“不知道未來十年、二十年,這種疾病還會發展到何種程度!”
專家建議,辦公室白領工作1至2小時后,應適時活動一下,望綠、望遠。有條件的辦公樓可普及眼保健操,或者堅持個人按摩眼圈四周,另外,多轉眼球也能促進眼部肌肉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眼部疲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