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我們對淮安市的532戶企業開展了勞動防護用品專項監督檢查,在532戶企業中,非煤礦 山110戶,化工企業53戶,建筑施工企業202戶,電力14戶,冶金機械造船電子135戶;其他企業18戶。發隱患整改通知書328份(其中:非煤礦山 102份,化工企業18份,建筑施工企業141份,冶金機械造船電子企業67份),受處罰企業50戶(其中:非煤礦山 10戶,建筑施工企業各40戶)。
一、現狀 從專項監督檢查情況看,大部分生產經營企業都能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建立了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驗收、保管、發放、使用、更換、報廢及個人配備要求等各項管理制度,設立勞動防護用品專項經費;有購買和發放記錄;對過期報廢的勞動防護用品能按規定要求予以更換和銷毀。多數企業從業人員能按照規定和要求正確使用和佩戴勞動防護用品,也能掌握勞動防護用品性能及作用,對自身所享有的勞動防護權益也能夠自覺維護,沒有發現不按照規定購買和不使用通過安全標志認可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企業。從匯總情況看:產品合格率為80%,(其中:非煤礦山的安全帽、防塵口罩合格率為80%,化工企業的防塵口罩、防護面具、特種工作服合格率為75%、建筑施工企業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65%,電力企業的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防護面具、防塵口罩、特種工作服、安全鞋(靴)等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率、合格率均達到100%,其他企業合格率為65%。據統計,在這次檢查的企業中,按照《江蘇省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按時、按量為從業人員配備質量完好的勞動防護用品的企業占76%;根據《安全生產法》和《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有關規定落實專項經費的企業占67%;建立和實行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發放、保管、使用等制度的企業占95%。
二、問題 一是個別企業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負責人安全意識淡薄,對按標準配備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職工的勞動保護普遍未予足夠重視。一些企業負責人認為“有無勞動防護用品不影響干工作,管不了那么多”。如少數建筑企業,鄉鎮及個體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勞動防護用品發放不足的問題。二是有的企業未建立健全勞動防護用品專項經費管理制度及勞動防護用品采購、驗收、保管、發放、使用、更換、報廢等管理制度。三是有的企業未按標準為職工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勞動防護用品投入不足。四是有的企業未建立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臺帳,有的建筑單位與施工企業未按要求在施工合同中明確有關勞動防護用品的條款。五是有的勞動防護用品“三證”不全或已過期或不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甚至是國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產品。六是個別從業人員自我防護意識差,在生產過程中未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一些建筑、冶金,機械造船電子企業的職工,由于沒有系統接受安全知識教育,對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危險認識不足,不能按要求正確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甚至有的職工認為穿戴防護用品不方便,會影響工作。
三、對策 針對存在的問題,應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嚴格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抓好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規范各種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量化標準,積極在局內網站上發布各種相關信息。二是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充分發揮監管職能,提高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勞動防護用品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勞動防護用品的投入,健全完善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并教育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三是抓好勞動防護用品執法檢查,對不按標準配備、不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勞動防護用品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整改和處罰。四是督促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強相關行業的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工作。五是安監、質監、工商部門聯合監督檢查防護用品市場,從源頭上防止和杜絕不符合安全防護性能的勞動防護用品進入使用領域。六是繼續加強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專項檢查,擴大檢查覆蓋面,不留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