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線或弧線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為基準的往復運動力稱為機械,簡稱振動。
振動對人體的影響分為全身振動和局部振動。全身振動由振動源(振動機械、車輛、活動的工作平臺)通過身體的支持部分(足部和臀部),將振動沿下肢或軀干傳布全身。局部振動通過振動工具、振動機械或振動工件傳向操作者的手和臂。
局部振動作業,是指主要使用振動工具的各工種,如砂鉚工、鍛工、鉆孔工、搗固工、研磨工及電鋸、電刨的使用者等進行的作業;全身振動作業,主要是振動機械的操作工。如震源車的震源工、車載鉆機的操作工;鉆井發電機房內的發電工及地震作業、鉆前作業的拖拉機手等設備上的振動作業工人。
振動的不良的影響及危害
1.接觸強烈的全身振動可能導致內臟器官的損傷或位移,周圍神經和血管功能的改變,導致組織營養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勞、足背肪博動減弱、皮膚溫度降低;女工可發生子宮下垂、自然流產及異常分娩率增加,振動加速度還可使人出現前庭功能障礙,導致內耳調節平衡功能失調,出現臉色蒼白、惡心、嘔吐、出冷汗、頭疼頭暈、呼吸淺表、心率和血壓降低等癥狀。全身振動還可造成腰椎損傷等運動系統影響。
2.長期持續使用振動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環、末神經和骨關節肌肉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骨組織、聽覺器官等都可能受到損傷。
了解振動病
振動病屬于職業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局部肢體(主要是手)長期接觸強烈振動而引起的。早期表現肢端感覺異常、振動感覺減退。主拆手部癥狀為手麻、手疼、手涼、手掌多汗、手疼;其次為手僵、手顫、手無力(多在工作后發生),手指遇冷即出現血發白,嚴重時血管痙攣明顯。X片可見骨及關節改奕。如果下肢接觸振動,以上癥狀出現在下肢。
如何預防振動造成的傷害
振動的頻率、振幅和加速度是振動作用于人體的主要因素,氣溫(寒冷是促使振動致病的生要外界條件之一)、噪聲、接觸時間、體位和姿勢、個體差異、被加工部件的硬度、沖擊力及緊張等因素也很重要。
1、改革工藝設備和方法,以達到減振的目的,從生產工藝上控制或消除振動源是振動控制的最根本措施;
2、采取自動化、半自動化控制裝置,減少接振;
3、改進振動設備與工具,降低振動強度,或減少手持振動工具的重量,以減輕肌肉負荷和靜力緊張等;
4、改革風動工具,改變排風口方向,工具固定;
5、改革工作制度,專人專機,及時保養和維修;
6、在地板及設備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膠減振動層、軟木減振動墊層、玻璃纖維氈減振墊層、復合式隔振裝置);
7、合理發放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
8、控制車間及作業地點溫度保持在16攝氏度以上;
9、建立合理勞動制度,堅持工間體息及定期輪換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恢復;
10、加強技術訓練,減少作業中靜力作業成分;
11、保健措施:堅持就業前體檢,凡患有就業禁忌癥者,不能從事該作業;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體檢,盡早發現受振動損傷的作業人員,采取適當預防措施及時治療振動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