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的發展
EHS又稱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al)管理體系的簡稱。EHS管理體系是將組織實施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組織機構、職責、做法、程序、過程和資源等要素有機構成的整體,這些要素通過先進、科學、系統的運行模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形成動態管理體系。
EHS管理體系是一種應用質量體系方法來管理EHS活動的過程。這種方法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即規劃、實施、評價和調整),就是通過第一個循環獲取經驗、吸取教訓,而后將獲得的經驗教訓用于下一個循環來改進和提高EHS管理水平。體系的關鍵是人和程序,即通過人和程序將公司的EHS方針、合法要求、經營策略與公司的一系列要求聯結在一起,實現與公司EHS方針相符的整體EHS業績的持續改進。另外,管理體系應含有一套程序,以便發現不符合事項的根本原因并予以解決。
EHS管理體系的由來是源于80年代后期,國際上發生了幾次重大事故,如1987年的瑞士SANDEZ大火,1988年英國北海油田的帕玻爾?阿爾法平臺事故,以及1989年的EXXON公司VALDEZ泄油等,這些重大事故引起了國際工業界的普遍關注,大家都深深認識到,石油石化作業是高風險的作業,必須采取有效、完善的HSE管理系統才能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1991年,在荷蘭海牙召開了第一屆油氣勘探、開發的健康、安全、環保國際會議,HSE這一概念逐步為大家所接受。目前,EHS不僅局限在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在一般企業的運營管理中都展示了巨大的效益。
由于石油石化行業的高危型和環境風險大的特點,EHS的管理理念最早由石油石化企業提出,石油石化行業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EHS管理體系的先驅和倡導者。其中殼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陶氏、杜邦、拜耳等等,這些知名的跨國企業都擁有完善的EHS管理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隨著EHS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其他行業如通用、摩托羅拉等,也紛紛采取措施,強化EHS管理,從而達到人、環境、組織發展的和諧統一。
HSE管理體系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歐美大石油公司開始建立實施至今,經歷了開創發展期、蓬勃發展期,90年代中期開始引入我國。
二、實施的意義
EHS管理體系是將組織實施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組織機構、職責、做法、程序、過程和資源等要素有機構成的整體,這些要素通過先進、科學、系統的運行模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形成動態管理體系。這是當前國際普遍采用的提高企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水平、降低企業風險的一種現代化管理方法,集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的組織機構、職責、程序、過程和資源等于一體的管理體系。從其功能上來講,它側重于事前的風險分析,確定其自身活動可能發生的損失和危害,從而采取一系列相應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手段,來減少人員傷害、物質損失和環境污染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從其性態上講,它由眾多要素構成,這些要素通過一些先進、科學的運行模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關聯相互作用,是一套結構化的動態管理系統。該體系具有高度的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勵機制,突出強調了事前預防和持續改進。在我國企業運營過程中大力推行EHS管理體系是我國國情和政策的需要,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體現,更是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保證。因此企業運營中的EHS風險管理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這些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l)EHS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可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管理水平
??? 職業安全健康和環境管理工作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著眼于人的健康安全和環境影響,立足于減少職業危害和各類安全、環境事故,旨在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健康和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之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保障手段。推行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可以幫助企業規范管理體系,將領導意識、責任變成了利益相關方的監督對象,更進一步地促進了領導的責任意識,也激發了員工的責任意識。這就使企業員工參與安全管理的意識得到了加強,并且在管理體系運行中,各部門管理有責任,實施有內容,改善了原來靠部門管理的單一局面,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使得健康、安全與環境和各項工作得到全面落實、同時,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引進了新的監測、規劃、評價等管理技術,加強審核和評審,使企業在滿足法規要求、健全管理機制、改進管理質量、提高運營效益等方面,能夠系統管理,統籌規劃,建立全新的經營戰略和一體化管理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EHS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可降低各類事故的發生風險
歷史上,由于企業在生產和運營面臨著大量不可預知的情況,因而各類安全事故、污染事故時有發生,例如火災、爆炸、食物中毒等。大多數事故是由于管理不嚴,操作人員疏忽引起的,這些事實都使我們認識到增強安全意識和環境意識是至關重要的。管理體系突出了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系統性強,針對性強,避免了傳統管理上的一些弱點,扭轉了消防隊式的管理方法。管理體系中的工作計劃書和崗位作業指導書鮮明地突出了這一點,將事故危害辨識出來,并采取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對策加以避免。通過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貫徹執行,將提高我國企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水平,幫助企業增強安全事故和污染事故預防意識,明確事故責任。一方面盡最大努力避免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在事故發生時,通過有組織、有系統地控制和處理,使影響和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改善企業形象,改善企業與當地政府和居民的關系
??? 隨著人民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意識也得到增強,對清潔生產、優美環境、人身及財產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高。一個對自身職工、社會及環境愛護的企業會形成良好的社會形象,如果企業接連發生事故,既造成環境污染,又會給社會造成技術落后生產水平低劣的印象,更會惡化與當地居民、社區之間的關系,給企業的各種活動造成許多困難。管理體系標準是一種規范的、系統的、文件化的科學管理方法,對提高企業及生產現場的管理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并且真正做到工作有計劃,行動有方案,步步有確認,事后有總結,為防止各類事故發生奠定了基礎。
(4)促進企業將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政治利益有效地結合
企業實施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一方面通過提高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質量,可以改善企業形象另一方面,通過減少和預防事故的發生,可以大大減少用于處理事故的開支,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貿易,從而滿足員工、社會對健康、安全與環境的要求,又能取得商業利益和增強市場競爭優勢。這樣使企業的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得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減少和預防涉及安全和環境污染的事故的發生,也是落實和響應科學發展觀,創造和諧社會的需要,從企業長期發展來看有著深遠的意義。
(5)有助于企業滿足有關法規的要求
我國政府頒布了許多質量、安全、環保和工業衛生的法規和標準大部分屬于強制貫徹執行的,違反它們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嚴厲的處罰。實施EHS管理,可以通過不斷的制度化手段來改善自己的行為,從而可避免因違反標準或法規而導致的處罰、關閉或投拆曝光。
??? 綜上所述: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對環保越來越重視、職工對職業健康越來越關注的當下,在企業內部實施EHS管理體系是一個必需。當前處于轉型趨勢經濟體應該認識到這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