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氣為毒害性氣體,泄漏事故時常發生,有在使用、貯存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造成泄漏事故,有在運輸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使車輛失控造成翻車泄漏事故。液氯是F113a車間的重要原料,用量較大。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液氯。
一 液氯的基本性質
液氯在常溫常壓下是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為1.47,易溶于水、堿液。具有窒息的氣味,有強烈的刺激臭味和腐蝕性。性質很活潑,可助燃,在日光下與其它易燃氣體混合時會發生燃燒和爆炸,可以和大多數元素或化合物起反應。氯氣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對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少量吸入就會出現流淚、咳嗽、咳少量痰、胸悶等癥狀。
二 液氯安全風險分析
(1)運輸液氯鋼瓶時,無證營運、運輸工具不合要求、運輸人員違章駕駛或發生交通事故,特別是在夏季高溫季節運輸,由于受到強烈的陽光曝曬,致使鋼瓶內壓升高,引起爆炸、中毒等危險、危害。
(2)貯存中若無噴淋降溫和遮陽措施,夏季高溫季節氣溫高,引起液氯鋼瓶超溫、超壓,造成泄漏,甚至爆炸。
(3)裝卸液氯鋼瓶時,行車操作失誤,都可能發生事故。
(4)液氯出料作業時,未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導致泄漏等事故發生。本車間去年就發生一起因違反操作規程而導致液氯泄漏的事故,應該引以為戒。
三 液氯泄漏應急處理
液氯泄漏后,不僅影響生產,污染環境,更會對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對泄漏事故應及時、正確處理,防止事故擴大。
應急措施:
1 液氯作業人員依據氯氣濃度報警儀的報警和出現的黃色煙霧確定液氯泄漏,第一時間上報班長和車間。
2 車間領導視泄漏情況,決定是否停車。若需要,反應人員立即執行緊急停車程序,停止投料,降溫泄壓。
3 若泄漏較大,下風向人員需要撤離。則車間安技員根據風向立刻組織疏散無關人員至緊急集合點,隔離泄漏污染區。對受傷人員及時進行救治,使其脫離現場,嚴重者送醫療機構救治。
4 班長或外工場穿戴好耐酸堿服、空氣呼吸器等勞防用品進入作業場所,確認泄漏點,切斷泄漏點與相關管道的連接(關閉相關閥門)。作業時人要立于上風或側風處,嚴禁單獨行動,旁邊要有監護人。
⑴ 鋼瓶泄漏
① 轉動鋼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氣態空間。
② 易熔塞泄漏時應有竹簽、木塞做堵漏處理;瓶閥泄漏時,擰緊六角螺母;瓶體焊接泄漏時,應用內襯橡膠墊片的鐵箍箍緊。
⑵ 管道泄漏
關閉進氮閥和出料閥,用噴射泵對管道吸氯,無壓力后更換/檢修管道或其他相關部件。
5 使用捕消器或消防水對泄漏處進行稀釋、溶解。合理通風,加速擴散。
6 對液體、有毒有害物質(如含泄漏物質的消防水)要采取有效措施(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防止流入河道和其他公用系統。污水應排至應急水池。
7 如不能切斷泄漏源,則將漏氣鋼瓶放入緊急中和吸收池中。
四 液氯中毒的應急處理措施
中毒急救要求動作迅速、救護得法,以快為原則。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解開領扣使其呼吸通暢,讓中毒人員呼吸新鮮空氣,脫去污染衣物,并清洗污染的皮膚和毛發,注意保暖。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五 相關安全措施
為保證液氯的安全使用,公司和車間采取了多種措施,主要有:
1 液氯儲存倉庫建在道路邊,消防通道暢通,周圍無危險化學物品存放,無火種。
2 庫區現場配有干粉滅火器, 配有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等勞防用品和應急配件,現場裝有氯氣濃度報警裝置,噴淋器、洗眼器,配備齊全。
3 液氯儲存和使用嚴格按照劇毒危險品的使用和存放要求。現場建有應急中和池,液氯計量專用衡器,軌道式電動葫蘆,建立了完整的巡回檢查制度。
4 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培訓內容主要涉及液氯職業危害知識、液氯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液氯泄漏的應急處理、消防器材/防護裝備的使用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