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統計數據顯示,世界各國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進入1000~3000美元區間時,安全事故會呈現出高發態勢,為事故易發期或稱事故高發期。從各國的安全管理實踐來看,擺脫事故易發期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許多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從事故多發到逐步穩定、下降的過程。據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美國、英國、日本走出事故易發期分別用了60年、70年和26年的時間。
事故易發期理論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已經有突出表現:到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同時,我們也邁進了事故高發期的門檻:重大、特大安全事故不斷,群死、群傷事故接連發生。2003年12月底,重慶開縣發生特大天然氣井噴事故,死亡243人,近千人住進醫院,近萬人受到毒氣傷害;2004年全國事故死亡人數仍高達13萬人,平均每天死亡373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發生133起;2005年,全國發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就達4起,重大事故集中爆發,經濟損失驚人。
進入事故易發期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中央提出“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的執政理念,國家不斷頒布新的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提升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機構的權威,強行關閉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廠礦,將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納入政府考核體系,開展煤礦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攻堅戰,展開道路交通全國性專項整治行動,出臺《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政紀處分暫行規定》,嚴懲事故責任人,為保障安全生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人民日報的評論說:“黨中央國務院和全社會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所發布的應對措施、辦法,從來沒有這兩年這么頻繁、密集;對于安全生產的財政扶持,從來沒有這兩年這么多;對于違反安全生產人員的處罰力度,從來沒有現在這么嚴;各行各業對于安全規程、標準和規章制度的重視程度,也從來沒有這么高。”
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已經見到初步效果,2006年,我國安全生產形勢趨向好轉,沒有再發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煤礦在增產2億t的情況下減少死亡約1200人。
安全生產取得初步成績,走出事故易發期卻仍然困難重重,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事故總量依然過大;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交通事故致死率等還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安全生產仍然是全社會的責任和人們長期關注的話題。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曾表示,爭取用10~15年的時間,使我國走出事故易發期。
為實現用10~15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十年歷程的目標,需要從理論上考察發達國家安全生產管理的歷史經驗,認識我國安全生產面臨的形勢和企業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學習借鑒國際安全管理的先進經驗,總結符合事故易發期特點的安全管理規律。
燃氣,作為一種優質能源,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但燃氣具有的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性,使得它在開采、生產、儲存、輸送及使用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燃氣事業的不斷發展,燃氣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使用的量也越來越多。在城鎮燃氣系統中發生的火災、泄漏與爆炸等事故的數量和等級也在不斷上升。比如,居民用戶燃氣泄漏、著火、爆炸的后果已經由玻璃炸碎發展到了建筑物主體破壞、坍塌;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運輸車輛及儲罐泄漏、爆炸事故等接連不斷;燃氣管道事故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大。
從事故致因理論分析,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及環境不良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而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這三種情況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