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最基層組織,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程、標準和相關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以及先進、適用的安全技術的推廣應用都要落實到班組,體現在現場。實現班組規范化建設與管理是夯實煤礦安全基礎,創建本質安全型煤礦,推進煤礦企業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1.班組組織建設
(1)班組的組織體系
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制定班組定員標準,保證班組安全生產基本配置,實行現場“限員掛牌”制,嚴格控制作業人數,嚴禁超定員生產。
(2)選好班組長
班組長是班組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這就要求必須選好班組長。班組長選配可采取領導推薦、職工舉薦、個人自薦的方式,或者由本班組職工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把那些真正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既懂生產技術、通安全管理的員工吸收到班組長隊伍中,為班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3)制定、落實班組成員工種崗位責任制
班組要制定各工種崗位責任制,將各崗位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應負的責任加以規定。班組長必須把工種崗位責任制的落實工作放在第一位。貫徹落實崗位責任制,必須明確目的、要求和具體措施,建立由班組長負責、班組員工參加的工種崗位責任制檢查機制,把執行工種崗位責任制作為抓好現場安全生產、實現安全規范作業的基礎。
2.班組現場安全管理
班組現場安全管理的重點是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嚴格執行“三大規程”、搞好安全質量標準化動態管理、加強隱患排查治理、落實班組安全生產權益。班組長對現場作業條件的變化情況,有安全生產決策權和組織指揮權;有檢查職工安全作業情況、抵制上級違章指揮權;有對作業現場工程質量、崗位工作質量進行安全評估驗收權;在安全隱患沒有排除或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時,有拒絕開工或停止生產權。
3.教育培訓
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工作,是提高煤礦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和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國家安監總局第52號令規定“新招入礦的從業人員初次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于72學時,每年接受再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20學時”。同時規定“煤礦應當建立井下作業人員實習制度,制定新招入礦的井下作業人員實習大綱和計劃,安排有經驗的職工帶領新招入礦的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實習。新招入礦的井下作業人員實習滿4個月后,方可獨立上崗作業”。因此,煤礦企業要結合班組實際,制定班組員工培訓計劃,除了集中培訓外,還可采取每日一題、每周一課、每月一考、每季一評的形式,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同時利用崗位練兵、技術比武、以師傅帶徒弟等方式,強化員工應知應會教育,增強員工安全工作的能力,提高班組員工安全工作的整體素質。
4.班組安全文化
班組安全文化的塑造是營造班組所有成員精神家園,提升煤礦從業人員人文素質和安全生產意識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生命走廊、安全警示牌、安全標語、事故現場會,安全漫畫、征文,宣傳標語及標志,安全文化知識競賽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安全氛圍,使“安全是職工的最大福利”的思想深入人心。強化安全生產法制意識,培養安全生產價值觀,培植先進的安全生產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