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電設備投資額約占煤企固定資產總額的55%~65%,其管理和維護是與井巷工程同等重要的生產環節一些煤礦特別是地方煤礦由于建礦歷史短,基礎薄弱,存在著機電管理管理理念滯后、機電專業隊伍建設薄弱等問題。文章針對這些問題,從管理理念、專業隊伍建設、設備維修保養及安全投入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就此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措施與對策。
煤礦機電設備主要包括動力、采掘、通風排水及提升運輸設備等,這些設備投資額約占煤企固定資產總額的55%~65%,其管理維護是與井巷工程同等重要的生產環節。尤其是在礦井延深長、設備多的煤礦生產中,機電設備的安全、可靠、高效運行更直接地影響到煤企安全生產及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
一些煤礦特別是地方煤礦由于建礦歷史短,基礎薄弱,機電管理管理理念滯后、機電專業隊伍建設薄弱等問題。因此,如何切實有效地轉變機電設備傳統的被動粗放式管理,提升煤礦機電系統人員素質與機電設備管理效能,對于高產高效的礦井建設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
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及維護存在的問題
1.管理理念滯后,制度監察乏力
部分中小煤企始終未將機電設備對現代化煤礦安全生產的保障放到議事日程上來,僅把機電設備管理視為輔助生產工作加以處理,定期維護與檢修工作落實困難。同時由于煤礦機電專業性強、范圍大、深度廣,而現行執行標準又無缺乏明確詳細的操作說明,使得安全監察缺乏全面性和主動性。
2.機電專業隊伍建設滯后
煤礦生產環境差、風險大,屬于高危艱苦行業,且因安全事故頻出,機電設備操作員與熟練技術工人跳槽現象嚴重,致使機電崗位尤其是特種設備操作人員青黃不接,人力資源匱乏。而現有煤企專門教育培訓機構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培訓方式落后、學用分離等問題,更導致培訓效果不理想,人員素質持續下滑。
3.設備預防性維修、保養有待改進
煤礦機電設備長期處于高負荷運行的狀態,由此引發的設備磨損或損壞要求更加完備的安全配套措施,但由于設備陳舊、機電維護隊伍素質等因素,設備維修保養年檢、月檢很難落實到位,致使機械故障可能演變為大問題,誘發安全事故。
4.安全管理投入匱乏
煤礦機電設備長時間連軸運轉使大量設備超期服役,老、舊、雜、帶病運轉現象嚴重,缺乏必要的安全投入與更新,為煤企安全生產埋下重要隱患。此外,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增加,垂深通常可至800m~1000m,由此帶來的供電負荷增加、巷道嚴重變形及管路電纜受不規則擠壓等問題急需加強管理或技術改造等安全投入。
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管理及維護的重要措施
1.定崗定員,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
機電設備操作、維護人員均屬特殊工種崗位,切實加強設備管理維護人員的責任感,是確保設備實現安全穩定運行的首要任務。在執行崗位責任制的過程中,應由生產區依據設備運行距離、工作任務量等重新核定責任區,按崗位責任輕重分解至班組和個人,通過礦機電管理職能部門對各崗責任范圍實施月檢驗收。在落實崗位責任制過程中,職能部門還應就設備維修及使用執行動態管理,不定期檢查井下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狀況,及時糾正違規操作行為,并追究責任區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2.加速機電設備技術改造進程
強化煤礦機電設備管理與維護,要著力走以技術改造為核心的擴大再生產路線,適時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從生產裝備、新工藝應用層面有效地實現產業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這需要煤企盡可能地依靠科技進步,以少投入,多技改為原則,積極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更有效地發揮基層技術骨干的主體作用,成立QC小組,集中力量攻關技術難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并將其落實到機電設備管理維護工作中去,推進機電設備零缺陷管理進程。
3. 健全完善質量監控與檢修體系
在事前預防措施中,一是堅持標準化設計,力求煤礦機電設備設計安置做到全面系統規范,盡可能地杜絕隱患發生的可能性;二是設備配件的購置驗收要嚴格把關,選擇有資質、信譽良好的廠商進行合作,嚴格落實驗收標準,必要時應拆機檢查;三是堅持把好設備安裝質量關,除統籌監控設備安裝質量外,還應就關鍵工序作階段性驗收,尤其要把好調試質量關。
4.機電設備管理信息化、制度化
機電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對重要機電設備實施跟蹤管理,建立、健全設備運行檔案,為設備選型、基礎管理和強制保養等提供翔實可靠的基礎數據;制定設備更新計劃,及時更新、報廢部分超期服役或可能威脅人身安全的機電設備,并有效保證相應設備的及時投入;聯系生產現場實際,依靠計算機收集、處理機電設備運行數據,輔助維修管理工作,及時傳遞管理數據,并向可視化、網絡化設備管理維護方向發展。
5. 加強機電管理維護隊伍建設
發揮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是機電設備管理、維護工作中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機電技術隊伍素質,首先應保證煤企技術人員隊伍的穩定性,適當給予專業素質過硬人員物質或精神層面的褒獎,挽留技術人才;其次可通過定期、不定期組織的技術培訓,從操作規程、設備性能、設備原理及故障處理等方面提升維修人員技術水平。
煤礦機電系統龐大復雜,其管理維護對于礦井安全生產、經濟效益均有重要影響。落實煤礦機電管理工作,需要煤企不斷探索以經濟杠桿為手段,關注機電設備投與技術創新,健全相應現代化管理機制,才可能實現降本增效,使煤企獲得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