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沖壓工人所承擔的作業范圍:
一般情況如下:
1.材料切斷:通過作業達到要求的尺寸,通過定尺將板料或卷料切斷并使之與要求的數量相一致。
2.坯料排樣:確定坯件的排樣、沖裁列數。另外,是采用一次沖裁還是采用往復沖裁等作出安排。
3.模具安裝:從固定的存放位置運來模具,放在壓力板上,正確地安裝在滑塊和沖床的工作臺上。
4.模具調整: 調整擋料銷的位置,使之與排樣計劃相符合,進行試沖作業。
5.沖壓加工:把材料放到模具里面進行沖壓加工,取出沖壓件及廢料。
6.拆卸模具:作業完畢后,將模具卸下,鑒定模具的損耗程度,然后存放到固定位置或者送到模具修理部門。
7.設備的維修和檢查:首先是作注油等日常保養工作,再是設備的保養維修以及定期檢查等設備管理業務。
這些作業項目,隨企業的規模、產量的大小、人員和設備的配備等情況的不同,其具體分工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的可能每個人只從事其中的一項工作,甚至只操作一臺固定的機床,生產同一種零件;有的可能需要這七項作業由同一個人完成;還有的作業可能交由外協單位去做。
二、影響現場作業效率的主要因素
以上所有作業中,人們的目的是如何及時快速地生產出足量的合格制品。
要想提高沖壓作業的效率,不外乎是用最小限度的工時,使沖床發揮最大限度的負荷率,所以提高機床負荷率的途徑就是,仔細分析操作者在整個工作時間內,如何減少輔助和準備及終結時間,增大有效行程的開動時間。
一般用于沖壓作業的動作分析項目和內容如下:
1.準備和終結作業:在加工一批產品的開始和終了階段只出現一次的作業:如運送模具,安裝暮具,調整和拆卸模具及其他。
2.基本作業:
主體作業:模具上放著坯料或半成品,滑塊動作加工時的作業。
附屬作業:上述作業之外的重復作業:如從料箱中取出坯料,把制件放入箱中,踩動踏板,按動按鈕,加油及其他。
3.輔助作業及其他:
自然需要: 基于生理要求的自然需要時間:如擦汗、大小便、更衣、洗手、飲水、休整及其他。
輔助作業:基本作業以外的輔助作業時間,一般與工作的進展成比例地出現:如由操作者搬運坯料或輔料,輔料及消耗品的出庫,清除切屑,清掃和搬運廢屑,作業中的分送、檢測稱量及其他。
現場管理: 由管理制度、設備準備、集體活動等制約條件而發生的作業延誤:如作業前的清掃及禮儀活動,記錄作業日報,作業指示,要領的說明,機械設備的維修、檢查,材料標志,停電、停水等作業故障及其他。
疲 勞:由上述以外的疲勞所產生的時間消耗。
這些項目和內容的分配比例,取決于生產方式——多品種的小批量生產和少品種的大量生產、模具更換次數的多少、沖床噸位的大小和行程次數的多少、加工工藝的安排、生產管理水平的好壞、坯料和模具的具體情況、工人技藝的高低和熟練程度,等等。在不同的單位或時代,其差異可能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