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網改造后,一排排整齊的電桿、銀光閃閃的導線、錯落有致的拉線……已成為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可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的電桿還是人工自制的木桿,導線則由小截面的純鋁線、劣質再生線組成,更有部分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設備私拉亂接,其安全隱患隨處可見。
??? 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存在的隱患
??? 人員傷亡 據不完全統計:農村觸電事故是城市的6倍之多,而農村觸電傷亡事故的70%又是臨時用電造成的。每年農忙的6至9月的抗旱、排澇用電,又是觸電事故的高發季節。可見,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觸電事故在其中所占的份量了。
??? 電費流失 近幾年來,全國每年因竊電損失的電費近200億元,電量近400億千瓦時。這其中,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電量的流失就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 探析導致隱患的因素
??? “兩改一同價”“四到戶”管理忽略了對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的管理。過去,供電部門與村組簽訂的《線路安全供電協議書》規定,以10千伏線路的T接點為雙方的產權分界點。產權分界點以下的電力設備屬客戶的資產,其安全責任也由客戶承擔。可是,隨著“兩改一同價”“四到戶”管理工作的實施,供電部門已直抄直管到戶。由于受投資規模的控制,稻場、泵站等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線路都不在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之列。而且,農村稅費改革后,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就成了相關農戶自己的事。這樣,相關農戶既不愿意、也無力承擔其巨額費用。
??? 季節性臨時用電的自身特點促成了農民的僥幸心理。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使用的少、急,而運行的時間短,在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的高峰期,相關農戶往往會鋌而走險、存在僥幸心理——把廢、舊導線胡亂拼湊在一起,作為其抗旱排澇的臨時導線,并私自鉤到臺區的外線上竊電。一旦被臺區抄表的農電工發現,他(她)們就會自認倒霉——重新購買電料并安裝;否則,相關農戶就會蒙混過關。
??? 季節性臨時用電難于管理。每到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的高峰期,也就是廣大營銷人員最難熬的一段日子——當地有旱情,營銷人員不準抗不行;當地有澇害,營銷人員不讓排也不行。可是,如果聽之任之,光靠幾個營銷人員的力量又管不過來——到處都是潛水泵,到處都是散落的導線,到處都在鉤線用電。因為當時有好多農戶都未裝表,很多售電量就不好精確計算。時間一長,不僅其電量打了水漂,其電費也無從收起。這無疑對供電的安全管理和效益都構成極大的威脅。
??? 解決之道: 抓“硬”促“軟”
??? 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是當前農村供電所管理的一個難點。如何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和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筆者認為,只有抓“硬”促“軟”,才能保證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的安全。
??? 抓“硬”
??? 健全臺區的三級保護
??? 臺區的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應“過敏”。在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的高峰到來之前,各基層供電所的外線人員應對所轄臺區的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檢查,重點是測試其動作電流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同時,在臨時用電的高峰期,還應增加對各臺區的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試跳次數。只有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始終處于“過敏”狀態,才能保證所轄臺區的低壓電網處在其保護的范圍之內。
??? 配電盤上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應“靈敏”。在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的計量裝置送電前,各臺區的農電工應對其配電盤上安裝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進行一次試驗。在農村季節性臨時用電設備運行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其配電盤上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有異常現象,相關農戶都應迅速拉開其閘刀,并找臺區的農電工來現場修理。只有在配電盤上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對外反應“靈敏”時,才能保證其正常、安全用電。
??? 臨時用電設備的保護應“機敏”。在臨時用電設備投運前,各臺區的農電工應對其生產廠家、產品質量、使用性能進行一次全面、細致的檢查,絕對不能讓“水貨”用電設備帶電。同時,在用電設備投運前,相關農戶還要請專業人員為其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以實現間接接觸的保護。只有用電設備自身的反應機警靈敏時,相關人員才能讓其“上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