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闡述了國內電力企業中運行、檢修專業分設的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分析了檢修人員從事110kV及以下變電站倒閘操作的新型變電生產管理模式及其可行性,介紹了實施要點以及實施效果和應用前景。
關鍵詞: 變電生產;管理模式;檢修人員;倒閘操作
研究背景:
長期以來,國內電力企業普遍采用運行、檢修專業分設的管理模式。運行人員承擔變電站運行維護、倒閘操作、事故及異常處理等職能,檢修人員負責變電設備的檢修、保護檢驗、高壓試驗等工作。運行、檢修互為對立面,互相把關監督,這為保證安全生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中間環節多,責任主體和管理界面容易模糊,存在一定的弊端。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電網迅速發展,220kV及以下變電站均實施無人值班后,更加暴露出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 運檢雙方配合流程復雜,工作效率不高。由于操作班運行人員不可能始終等待在變電站現場,因此有些工作例如:① 辦理工作票;② 設備在檢修過程中的傳動試驗;③ 大型工作及連續多日的停電工作開、收工手續;④ 設備檢修結束驗收等的配合就顯得復雜,操作班甚至要多次往返,運檢雙方都耗時費力,效率低下;
(2) 設備驗收時運檢雙方責任主體不明晰。設備檢修結束后,運行人員會同檢修人員共同進行設備驗收工作,但由于界面不清,責任主體不明,易產生相互依賴、相互扯皮和推諉現象,既影響檢修質量,又不利于雙方責任交叉地帶的安全管理,留下事故隱患;
(3) 運檢雙方相互等待,拖延停送電時間,降低設備可用率。無人值班變電站的設備檢修,運行人員進行停送電操作,檢修人員進行設備檢修,存在工作的不連貫性,導致檢修設備實際停送電時間延長,降低了設備的可用率;
(4) 運行人員難以適應傳統管理模式的要求。近年來,隨著電網的發展,無人值班變電站不斷增加,而運行人員數量在企業實施減員增效過程中,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未得到有效補充,運行人員人手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有效解決大批無人值班變電站投入運行后,變電生產在專業管理流程、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暴露的問題,有必要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對傳統管理模式進行認真細致地研究,并加以變革,以更好地適應電力生產發展的要求。
1 新型變電生產管理模式及其可行性
1.1 新型管理模式要點
新型變電生產管理模式的核心內容是110kV及以下變電站設備倒閘操作。設備檢修的停送電操作、布置安全措施、許可工作、設備檢修及其質量控制與驗收、拆除安全措施、恢復送電等工作全部由變電檢修人員完成。相應地,將變電運行和檢修專業的職能進行重新調整:
(1) 變電站監控中心站運行人員負責無人值班變電站的日常運行管理,具體包括根據調度命令進行的系統運行方式調整操作、事故處理的倒閘操作、運行監控及日常巡視和維護工作;
(2) 檢修班組負責無人值班變電站除運行調整及事故處理外的其它倒閘操作和檢修管理;
(3) 無人值班變電站的調度管理職能不變。
1.2 新模式帶來的主要變化
新型變電生產管理模式改變了設備操作必須由運行人員進行的傳統管理模式,對企業今后的生產管理、機構設置、專業設置、人力資源配置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最直接的變化是:運行——檢修對立面變為修試團隊的自主控制,它充分體現了安全生產以人為本的思想,團隊和員工自身的內在動力得以充分激發,從而更有利于其作業的安全。
其最大的特點是責任主體的明確和唯一化,有利于根除依賴性,消除工作中的扯皮現象,使責任制真正得到落實。
由于工作流程的縮短和中間環節的減少,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從而提高了設備的可用率,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和使用,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1.3 可行性分析
目前,全省110 kV及以下變電站已全部實行無人值班,一批220 kV變電站也已具備無人值班條件,檢修人員從事倒閘操作的綜合效益比較明顯,而且110 kV及以下變電站接線簡單,更易于實施。
(1) 檢修維護人員從事設備倒閘操作,是國外電力企業較為通行的做法,已經取得成熟的運行經驗。
(2) 與現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對照,存在一些矛盾之處,但并無根本性沖突,予以適當的修改完善即可適應新模式的變化: 一是從事操作的人員身份不再是專業值班員,改為由經過培訓考核、具備資格的操作人和監護人進行;二是工作票制度中,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承擔的安全職責發生了變化,工作許可人不再由運行值班員擔任。實際上,國網公司目前已經開始著手《安規》的修訂工作,并將考慮到與此相關的條文修改。
(3) 檢修人員本身技術素質較高,對設備性能又較為熟悉,這為其從事倒閘操作打下了基礎。其缺少的主要是運行操作技術和相關規程制度的學習、訓練,通過專門的培訓考核后,應能勝任操作工作。
(4) 對設備檢修質量的保證,缺少了運行對立面,很多人可能會比較擔心。事實上,對設備狀態、檢修情況最了解的是檢修人員,而不是運行人員。運行人員的驗收,完全是重復進行檢修人員本已做過的部分內容。
(5) 檢修人員從事待檢設備的倒閘操作,使得運行人員工作量大為減輕,有效地解決了電網發展和運行人員不足的矛盾。
綜上分析,實施檢修人員從事變電倒閘操作是完全可行的。
2 實施新型變電生產管理模式要點
2.1 轉變觀念
檢修人員從事變電倒閘操作的難點并不是復雜的技術問題或是機構調整問題,而是傳統模式下生產管理觀念能否轉變的問題,也就是我們長期形成的安全生產管理方式——檢修與運行間的對立面要不要變革的問題。
檢修人員從事變電倒閘操作,客觀上來說,是江蘇電力發展到現階段對電力生產管理關系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開展檢修人員從事變電倒閘操作工作也是生產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在經濟發達、電網發展迅速、人力資源緊張地區顯得尤為迫切。
2.2 制訂正確的實施原則
檢修人員從事變電設備倒閘操作,是對傳統管理理念的一次挑戰,是對現行管理模式的一次創新實踐,帶有一定的風險性。為了盡可能把風險降至最低,我們將研究范圍主要放在110 kV及以下無人值班變電站,并確定了“安全穩妥、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原則,把項目放在縣公司試點,而且先從農村35 kV變電站單一間隔檢修開始,逐步過渡到110 kV等級以及系統性的設備檢修停電操作,防止研究階段出現的一些問題對研究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2.3 修改規程制度
檢修人員從事110 kV及以下變電站設備倒閘操作,實質是變電檢修人員承擔變電運行的部分職能,改變了設備操作必須由運行專業人員進行的傳統管理模式,優化了設備檢修倒閘操作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為適應新型管理模式的要求,必須對企業現行的規程制度作出科學合理的修訂和完善。
2.4 實施人員培訓
檢修人員從事倒閘操作,非常關鍵的一環就是要從檢修人員中培訓出一批符合條件、具備資格的倒閘操作人員。一是要編制適合檢修人員的培訓教材;二是要針對檢修人員特點,抓好運行操作技能和行為規范訓練;三要加強督促檢查、跟蹤分析,及時解決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四要注意檢修各專業(包括一次、二次、高試)人員均衡培養,以適應生產實際需要。
2.5 制訂合理的薪酬制度
檢修人員從事倒閘操作后工作量增加、安全責任提高,為企業創造了效益,必須有合理的薪酬制度相配套,才能調動其積極性,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
2003年,我們會同揚州供電公司在其下屬的儀征供電公司成功開展了項目研究的試點工作,并于2004年2月,順利通過了省公司主持的驗收評審。
3 效果分析
3.1 安全效益
(1) 安全生產,以人為本,保證安全生產的關鍵因素在于人。擁有一支具有較高安全意識、技術素質,既懂檢修又懂運行的復合型員工隊伍,將更加有利于安全。
(2) 檢修人員自行布置檢修現場的安全措施,會進一步促進其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更好地考慮安全措施的完善性,從而有利于保證檢修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3) 檢修人員從開始操作,布置和拆除檢修現場的安全措施,到恢復送電,都在檢修現場,熟悉現場運行方式、設備狀況,不易發生恢復送電過程中的誤操作事故。實施檢修人員從事倒閘操作后,運行人員不再參與檢修后的設備驗收,避免了運行、檢修交叉地帶誤操作事故的發生。
(4) 檢修人員對設備檢修質量負全責,責任主體唯一,解決了過去檢修與運行在驗收環節上相互依賴的問題。設備檢修質量的責任主體更加清晰,有利于檢修人員更加自覺地自控檢修質量,保證設備的健康運行。
3.2 管理效益
(1) 通過改革變電運行、檢修專業的管理模式,可以挖掘員工潛力,釋放員工潛能,培養和造就一支既能檢修,又可從事運行操作,一崗多能的新型員工隊伍,從而實現人力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和利用。
(2) 長期以來變電運行專業一直強調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因而形成了一套嚴謹細致的管理體系。實施檢修人員從事倒閘操作,檢修專業可以借鑒運行專業在工作規范化管理方面的成熟經驗,促進自身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 可以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決變電站實現無人值班后暴露出來的運/檢配合繁瑣、中間環節多等問題,進一步提高運行、檢修的專業管理水平。
3.3 經濟、社會效益
3.3.1 降低生產成本
(1) 檢修人員履行變電檢修工作中的許可、延期、驗收和終結手續,簡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運行人員工作量減輕,可在電網不斷發展,無人值班變電站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不增加運行人員,實現減人增效。
(3) 運行人員不必重復往返各檢修現場,節約了人工、車輛、器具使用費用,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
3.3.2 提高設備可用率,增加供電量
檢修人員從事倒閘操作,簡化了工作流程,減少了中間環節,縮短了設備停送電時間,提高了設備可用率,增加了對用戶的供電量。
4 應用前景展望
4.1 管理模式先進,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檢修人員從事110 kV及以下變電站倒閘操作是變電管理模式的一次創新和探索,是開展國際比較、實踐最佳做法的一項重要成果,在國內具有先進性。該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安全運行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減少設備停電時間,提高設備可用率;有利于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
4.2 可向其它專業擴展
配電設備面廣量大,采用運行與檢修分設的模式,非常耗時費力。鑒于其操作相對簡單,采用檢修人員操作的模式,將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