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準備的質量控制:控制投入的資源和條件的質量
1.施工前組織監理工程師,熟悉質量控制的依據,如:工程合同文件,設計文件,國家及政府有關部門頒布的有關質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性文件和有關質量檢驗與控制的專門技術法規性文件,參與設計交底,組織圖紙會審(紀要附內容附監表A2,,會審記錄填寫施工表B3-1)(監理內審)(監理機構進場前工程部組織,進場后實施過程中由總監組織)等。將圖紙會審工作列為主動控制工作的重點,把設計上的不合理之處以及因設計原因而容易產生質量問題的部位,及時(提交建設單位)協調設計單位解決,防患于未然。(設計圖紙會審和設計圖審中增加或修改的內容應及時地做好記錄必要時在圖紙上予以標識)
2.認真審核承包單位提交的施工(方案)組織設計,提出監理方的意見和建議(強條執行情況)。(程序性、符合性、針對性、時效性)
3.審查施工生產要素配置質量:
①審查承包單位質量控制系統組織;
②審查承包單位質量管理體系(五大體系:質量管理、質量保證、安全管理、安全保證、技術管理單列審查),施工管理及作業人員資質;
③主動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及構配件的質量;
④控制施工機械配置的質量;
⑤監督檢查工程技術環境;
⑥監督檢查現場管理環境;
⑦審核、檢查測量控制標準;
⑧審查把關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質量。
4.審查確認分包單位的資格。(同總承包相同)企業部分:營業許可、資質范圍許可、安全生產許可;人員部分:資格證書,特殊崗位證書,三類(企業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管理負責人)(人數配備需符合 “安全達標手冊”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一般規定中目標管理、分包安全管理的要求)人員安全考核合格證書。
5.監理組織內部的質量監控準備工作:建立并完善項目監理機構的質量監控體系,做好監控準備工作。如編制監理規劃;制定監理實施細則(含監理機構其他監理作業指導文件);配備相應人員,明確其分工與職責;配備所需的常規檢測設備和儀器并使之處于良好的可用狀態;熟悉有關的檢測方法和規程等。
6.審查開工申請,把好開工關。(施工現場質量檢查記錄A2表)相關的施工許可手續,質量安全監督審查備案手續,圖紙審查手續。
二、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控制生產過程和環節的質量
1.作業技術準備狀態的控制:
①設置質量控制點:
為了保證作業過程質量,對于施工重點、控制對象,關鍵部位或薄弱環節,監理工程師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質量問題的原因,針對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進行預控。
②作業技術交底的控制:
對于關鍵部位或技術難度大,施工復雜的檢驗批、分項工程施工前,要求承包單位報送技術交底書給監理工程師審查后實施。
③控制進場材料,構配件的質量:
凡運到施工現場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構配件、設備,進場(注意批次和數量,四同、樣品、開箱)前要求承包單位報監理工程師審查,經審查并確認其質量合格后,方準進場和使用。并且,監理工程師對承包單位在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和設備的存放、保管條件及時間,實施監控。
④環境狀態的控制:
控制施工作業環境、施工質量管理環境及現場自然環境條件。
⑤進場施工機械設備性能及工作狀態的控制:
包括施工機械設備的進場檢查,機械設備工作狀態的檢查和對特殊設備安全運行的審核,符合要求后方允許使用。
⑥施工測量及計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
監理工程師對工地試驗室(或外委試驗室)的資質證明文件、試驗室所開展的試驗、檢測項目,主要儀器設備、法定計量部門對計量器具的標定證明文件、試驗檢測人員上崗資質證明、試驗室管理制度等進行實地檢查,并對工地測量儀器的型號、技術指標、精度等級、法定計量部門的標定證明、測量工的上崗證明進行審核確認。
⑦施工現場勞動組織及作業人員上崗資格的控制:
1>控制從事作業活動的操作者及管理者(時效性、簽字資格對應),以及相應的各種制度;
2>檢查、核實從事特殊作業(時效性)的人員(如電工、焊工、起重工、架子工等)的上崗證。
2.作業技術活動運行過程的控制:
①監控承包單位的自檢與專檢系統:
通過監控,促使承包單位建立起完善的質量自檢體系(三檢),并運轉有效。監理工程師在承包單位自檢并確認合格的基礎上進行質量平行檢查,(監理工程師檢查記錄)專職質檢員沒有檢查或檢查不合格不能報監理工程師,不符合規定者,監理工程師一律拒絕進行檢查。
②監控技術復核工作:
為了避免基準失誤給整個工程質量帶來難以補救的或全局性的危害,對于工程的定位、軸線、標高、預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預埋件、管線的坡度、混凝土配合比,變(配)電位置、高低壓進出口方向、送電方向等,要求承包單位將技術復核結果報監理工程師復驗確認,然后才能進行后續相關的施工。監理工程師將技術復驗看作是一項經常性工作任務,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
③監控見證取樣送檢工作:
監理工程師對工程項目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如工程材料、承重結構的砼試塊(同條件試塊和標養試塊的養護和見證取樣,標養試塊不得在施工或攪拌站養護)、承重墻體的砂漿試塊、結構工程的受力鋼筋(包括接頭)等進行現場見證取樣送檢《試驗臺帳與試驗記錄一一對應及時記錄》。
④監控工程的變更:
嚴格控制工程變更,嚴格工程變更程序(變更的管理填寫C2表,重大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消防、節能)變更需經過二次審查),對手續不全,不符合要求的工程變更一律拒簽。符合要求的工程變更,建設單位作出變更的決定后由總監理工程師簽發《工程變更單》,指示承包單位按變更的決定組織施工并進行監督和檢查。
⑤旁站監督實施的控制:
對列入旁站監督范圍的工程重點部位、關鍵工序或薄弱環節,編寫旁站監理方案,實施重點控制,并做好旁站監理記錄和監理日記。(旁站方案和記錄中含建筑節能和卷材防水,危險性較大的安全監理要點)
⑥監控級配管理質量:
對拌和原材料、材料配合比及現場作業的質量進行嚴密監控。
⑦監控計量工作質量:
1>控制施工過程中使用的計量儀器、檢測設備、稱重衡器的質量。
2>審核計量工作從業人員技術水平資質,尤其是現場從事施工測量的測量工,從事試驗、檢測的試驗工。
3>控制現場計量操作的質量,主要是檢查其操作方法是否得當。
⑧監控質量記錄資料的質量:
檢查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資料,工程材料質量記錄和施工過程作業活動質量記錄資料,要求施工質量記錄資料真實、齊全、完整,相關各方人員簽字齊備、字跡清楚、結論明確,與施工過程進展同步。在對作業活動效果的驗收中,如缺少資料或資料不全,監理工程師堅決拒絕驗收。
⑨工地例會的管理:
通過工地例會,監理工程師檢查分析施工過程的質量狀況(重大質量安全問題應記錄閉合),指出存在的問題,承包單位提出整改的措施,并作出相應保證等。
3.作業技術活動結果的控制:
①隱蔽工程驗收:
在承包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監理工程師首先對質量證明資料進行審查,并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施工現場進行檢查(檢測或核查),合格后予以簽字確認。否則,要求承包單位進行整改,直至合格為止,并重新進行驗收。
②工序交接驗收:(不同工種成果或不同作業分包單位,建議試行隱蔽會簽制度)
由質量監理員組織專業質檢員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允許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③檢驗批、分項、分部工程的驗收:
檢驗批、分項工程由專業監理工程師分別組織專業質量檢查員和專業技術負責人進行驗收,分部工程由總監理工程師組織施工項目經理和有關勘察、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簽字予以確認。如有質量問題,則指令承包單位進行處理,并對處理結果進行驗收。對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進行抽樣檢測。
④不合格的處理:(定性、程序化質量缺陷、質量問題、質量事故)
1>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準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2>不合格的材料構配件、半成品不準進入施工現場,且不允許使用;
3>已經進場的不合格品及時做出標識、記錄,指定專人看管,避免用錯,并限期清除出場;
4>不合格的工序或工程產品,不予計價。
⑤監控成品保護工作:
監理工程師督促承包單位根據需要保護的建筑產品的特點,分別對成品采取“防護”、“包裹”、“覆蓋”或“封閉”等措施,以及合理安排施工順序,以達到保護成品的目的,并對承包單位所承擔的成品保護工作的質量與效果進行經常性的檢查。
三、竣工驗收的質量控制:控制最終產品及文檔的質量
單位工程達到竣工驗收條件,施工單位在自查,自評工作完成后,申請竣工驗收。總監理工程師組織各專業監理工程師對竣工資料及各專業工程的質量情況進行現場全面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督促承包單位及時整改(書面);對需要進行功能試驗的項目,督促承包單位及時進行試驗;并對重要項目進行監督檢查,必要時請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參加。監理工程師認真審查試驗報告單并督促承包單位搞好成品保護和現場清理。預驗收質量合格后向建設單位提交單位工程質量評估報告(編寫簽字規范),參與建設單位組織的正式竣工驗收,簽署建設工程監理意見(結論)。對竣工驗收中提出的質量缺陷,督促承包單位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整改并進行驗收。(參建各方共同簽署驗收文件、記錄和功能測試記錄必須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