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墜落事故是建筑業發生率最高的事故類型,排在建筑業“五大傷害”之首,約占各類事故總數的50﹪,目前執行的行業標準是《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
一、??????? 高處作業的基本定義與分級:
高處作業又稱登高作業,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米及2米以上,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
高處作業分:
1、一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在2米-5米時(墜落半徑2m)。
?2、二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在5米-15米時(墜落半徑3m)。
?3、三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在15米-30米時(墜落半徑4m)。
?4、特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大于30米時(墜落半徑5m)。
二、? 高處作業的一般規定:
1、? 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須列入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前應進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落實所有安全技術措施和人身防護用品。
2、? 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懸空高處作業人員應掛牢安全帶,安全帶使用做到高掛低用。所用工具應放入工具袋中。
3、?? 攀登和懸空高處作業人員以及搭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及專業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并須定期體檢。
4、?? 雨天和雪天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凍措施。凡水、冰、霜、雪均應及時消除。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氣候,不得進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暴風雨及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作業安全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有隱患應立即整改。
5、?? 防護棚搭設與拆除時,應設警戒區,并落實監護人,嚴禁上下同時拆除。
6、? 高處作業的施工及安全防護設施必須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期間還必須進行定期檢查,發現隱患要立即排除。
三、? 臨邊作業防護:
????? 在高處作業時,工作面邊緣沒有圍護設施,或雖有圍護設施,但高度低于0.8m時,此高處作業為臨邊作業。
1、對臨邊高處作業,必須設置防護設施:
①、 基坑周邊,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篷與挑檐邊,無外腳手的屋面與樓層周邊及水箱與水塔周邊等處,都必須設置防護欄桿。
②、 無外腳手的樓層周邊,分層施工的樓梯口和樓段邊,必須安裝臨時護欄。
③、 井架與施工電梯和腳手架等與建筑物通道的兩側邊,必須設防護欄桿,地面通道上部應裝設安全防護棚。
④、? 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口還應設安全門,接料平臺兩側的欄桿,必須自上而下加掛安全立網或滿扎竹笆。
⑤、 當臨邊的外側面臨街道時,應在防護欄桿外側用標準密目式安全網等作全封閉處理。
2、防護欄桿的搭設要求:
①、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1~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護欄桿應高1.5m,并加掛安全立網。橫桿長大于2m時,必須加設欄桿柱。
②、欄桿柱的固定;當在基坑四周固定時,可采用鋼管打入地面50-70㎝深。鋼管離邊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0㎝,當在混凝土樓面、層面或墻面固定時,可采用預埋件與鋼管(鋼筋)焊牢。
③、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網封閉,或在欄桿下邊設置18㎝高的檔腳板,板下邊距離地面的間隙應小于1㎝。
四、洞口作業防護:
1、 預留洞口防護:
①、邊長在50㎝以下的洞口,可用木質蓋板蓋住洞口,蓋板須能保持四周擱置均衡,并進行固定好。
②、邊長為50~150㎝的洞口,必須設置以扣件扣接鋼管而成的網格,并在其上滿鋪竹笆或腳手板。也可采用貫穿于混凝土板內的??? 鋼筋構成防護網,鋼筋網格間距不得大于20㎝。
③、邊長在1.5m以上的洞口四周設防護欄桿,洞口下張設安全平網。
2、電梯井口防護:
①、電梯井口的固定棚門離地高度大于1.8m,門棚網格的間距不應大于15㎝,且涂上安全色標。
②、電梯井內每隔兩層(<10m)設置一道安全平網,網與井壁間隙不大于10㎝。
3、 樁孔孔口等防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