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領域安全事故雖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建筑行業是高危行業,建筑安全形勢仍然比較脆弱。探索預防對策和強化控制措施,是減少事故發生的必由之路,再無其他捷徑可走。建筑安全事故類型主要以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機械傷害和觸電為主。
二、事故發生的原因
(一)從業人員素質偏低
目前我國建筑從業人員絕大多數是農民工。這些農民工從農村進入城市后,直接進入建筑工地當工人,他們的知識結構、工作方式、習慣意識還不能適應建筑業特殊的工作條件和環境,且各建筑施工企業又未對其進行認真的安全教育和培訓,自我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因自身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二)監管不到位
目前建筑市場較為混亂,建筑企業資質個人掛靠、違法分包;建設單位違法發包屢禁不止,這些施工隊伍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實質性的安全措施。而行業監管部門有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行業監管力度缺乏穩、準、狠,甚至有的監管部門怕突破上級下達的安全事故目標,對事故處理以罰代管,不能對事故單位形成有效震懾。
(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野蠻施工
施工作業人員不按操作規程施工,憑個人經驗和習慣,缺乏應有的行為約束。如:電工作業不戴絕緣手套、不穿絕緣鞋;架子工作業不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木工操作電鋸時戴手套;作業人員酒后上崗等。
(四)材料、機具質量不合格
建筑材料和建筑機具進場驗收不嚴,導致不合格產品進入施工現場;施工企業對施工機械的維護保養不到位,例行檢修缺失,造成機械帶病工作。如安全網質量差,不能有效攔截高空墜物,造成地面人員傷亡。腳手架鋼管壁厚不達標,鋼管剛度弱化,造成腳手架坍塌。
(五)防護設施不合規
臨邊不安裝防護欄桿;安全網搭設不符合規范要求,作業面沒有實行全封閉;有的電梯井口無有效護護,電梯井內不隔層設置防護;預留洞口、采光井、通風口不設防護蓋板。這些都極易造成墜落事故發生。
(六)重文字規定輕現場管理,在施工中安全投入不足
許多施工企業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認為施工安全的各項措施、承諾只要符合中標文件就行了,而對現場施工中的安全費用是否落實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應付一下就可以了。出不出安全事故還是靠“火氣”和“運氣”。
三、預防事故的管理對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在工作中的話語權
施工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確定安全生產目標,建立全員安全責任人制度,明確參與各方對安全管理的具體分工。安全崗位責任與經濟利益掛鉤,根據項目的性質、規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落實企業領導對全施工現場負責,專職安全員對項目部負責,班組長、班組安全員和施工技術員對各自的施工區域負責,操作者對自己的工作范圍負責的“四負責”制度。
(二)落實法律法規和行業管理文件,杜絕建設單位違法發包和施工總承包企業違法分包,把不具備安全施工技術和條件的施工隊伍堅決拒之門外。
(三)加強安全教育
讓每一個員工懂得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實現自己的安全行為責任,做到凡是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法律、法規、安全操作技能學習,并進行嚴格考核,合格者方可進場;對特種崗位作業人員一律憑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崗位證書上崗;對施工生產中違章指揮的管理人員進行嚴厲的處罰;對施工生產中違章操作業員工一律停工短訓。
(四)加強安全技術管理與協調
工程中標后,要編制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施工前要由施工技術員編寫的書面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向工人交底,特別是高空、有毒作業,必須有相應的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和急救處理方法。每日由班長、班組安全員對當天工作操作工序提出安全要求。定期召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會議,定期檢查安全工作。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指揮,加強縱橫之間的協調配合。
(五)加強現場安全監督
企業對違章指揮、操作、冒險作業應責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頓,規范施工人員安全行為。安全人員要加強對施工現場材料、設備的檢查,杜絕不合格的材料、設備進入現場。加大對安全工作的投入,完善各種安全設施。對危險性較大的腳手架、起重機安裝和拆除、機械設備吊裝、基礎土方開挖等落實專人進行跟蹤監督和控制。
(六)運用科研成果提高安全防護能力
加大科學技術投入,采用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淘汰傳統落后的施工工藝,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安全因素。掌握并運用人機工程學和安全心理學的科研成果,調整好施工操作人員的心理,生理特征和狀況,避免員工在情緒低落時出現失常行為,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
四、結束語
施工企業安全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進程,它包括安全組織管理和安全技術管理兩個方面,企業只有綜合利用這些手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