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近年來對公路的投資逐年增加,規模逐年擴大,這給公路建設企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在公路建設市場開放的情況下,其它行業的有關企業也涌入了公路市場,造成目前公路建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這競爭比較激烈的市場中,各施工企業要把握好企業利潤與持續發展的關系,將危機管理納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路橋梁工程是一項投資額較大,技術較復雜,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的工程,一旦發生危機不但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而且會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因此,施工企業應該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企業危機管理。
一、危機存在的必然性
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設有著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作業過程中危機存在的必然性,特別是在我國目前公路施工生產中,施工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施工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機械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施工還處在試驗階段的情況下,潛伏的危機因素應該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
1、危機因素的來源:
公路工程施工環節較多、工序復雜,涉及的部門、范圍很廣。從外部因素來看,主要表現在市場經濟環境、社會政治影響,不可阻擋的自然環境條件;在內部,企業機構設置、管理規章制度、人事資源環境、技術發展水平、財務狀況、機械設備性能、人員素質及技術水平,公司文化因素等部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2、公路工程及危機的特點:
公路工程是一個產品較單一,形體比較龐大,其組成部分(路基、路面、橋梁、涵洞、隧道等)相互組合建成一個整體,施工周期較長。在其投資建設期間占用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由于公路橋梁工程建設中,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70%左右。因此,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材料價格的上漲下跌,直接影響企業的利益,危及企業的生存。
公路施工建設流動性較大的特點,造成施工人員、設備、設施及機具等流動的頻率大大增加,使得在人員機具設備流動過程中,隱藏了更多的不充分的信息,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明顯提高。
施工工序環節較多,技術環境條件公開,一般施工地理位置較偏,施工環境較差,施工現場機具設備較多,高空作業量較大,生命危險比較突出,施工過程中若某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帶來很大的破壞與損失。
隨著機械施工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施工組織采用更先進更經濟的機械施工,機械是否完好,檢修保養是否準確到位,操作人員的作業熟練程度及責任心如何,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潛在的危機因素無時無刻不在。
公路施工大部分是露天作業,地勢高低、天氣冷暖、暴雨雪的突發事件,這些都是人不可阻擋的,都會給作業帶來巨大的破壞性,危機的本身具有突發性,再加上危機處理時間的迫切性,造成處理危機的資源嚴重缺乏。
二、加強危機管理的意義
危機因素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中的巨大潛伏性,應引起各建設企業對危機的重視,應加強危機管理。加強危機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質量,防止工程意外事故的發生,減少施工時間的延誤,使工程進度得以加快,從而降低工程成本。
危機管理得到加強,工作人員危機意識提高,這就使其在作業過程中重視技術操作的規范性與標準性,有利于工作人員對現有技術的改進創新,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從而使企業技術水平整體得到提高,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加強危機管理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由吳炳新創建的三株公司不就是由于一場“人命訴訟”而打倒了“三株神話”的旗幟嗎?盡管公司最后勝訴,但其形象地位都一落千丈。正如巴頓(Barton)所說的“一個引起潛在的負面影響的具有不確定性的事件,這種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對組織及其員工、產品、服務、資產和榮譽造成巨大的損害”。可見在公路建設企業中加強危機管理,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三、如何進行危機管理
既然危機存在于企業每一項工作中,那么就要對危機進行全面管理,尤其要加強公司在建的工程項目的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工作,決不能將危機和管理停留在危機發生時才采取行動上,一定要將針對可能發生的危機所進行的管理統一起來,達到系統而連續全面的管理,這才能使管理更加有效,不致使由于危機的突發性、破壞性、緊迫性,信息不充分性及資源嚴重缺乏性而手足無措。也就是說要強調危機管理的基礎工作,日常危機管理及危機事件管理。
1、重視危機基礎管理。
危機管理基礎工作是貫穿于危機管理全過程的管理工作,是危機管理工作的基礎。要做好管理的基礎工作,首先必須成立危機管理的組織機構,其次健全危機管理規章制度,再次健全危機管理工作的內外溝通機制,要加強在建工程項目危機管理的組織機構及溝通機制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