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工作職能? 依法實施監管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生產中發生事故,除了可能導致生命的毀滅、家庭的破碎、財產的損失外,還可能帶來一系列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做好安全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抓安全工作最基本的、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落實責任,那么,這個“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應如何劃分?往哪里落?具體各部分由誰來承擔?這些問題尚需討論,統一認識。然后才能真正實現各負其責、各盡所能、齊抓共管。否則,就可能出現“共同責任”誰都不負責、“誰抓都不越位”誰都不抓的現象。
明確安全工作基本格局,構建“四位一體”的責任體系
安全生產的工作體制和基本格局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社會監督支持。一個地區能否實現安全生產,是這一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安全工作是各級政府執政為民的一項重要工作,不僅是政府工作鏈條中的重要一環,而且存在于政府工作鏈條的每一環?!罢y一領導”就是各級政府在本行政區域內,對安全工作要牽頭負總責,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要工作抓在手上,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靠前指揮。“部門依法監管”是政府抓安全生產工作的具體化,政府工作要靠政府的各個組成部門去完成,政府的安全工作要靠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的部門去做。監督和管理本是兩項職能,政府管理一般指行業主管部門的行業管理,政府監督一般指行政執法部門的依法監察。但在實際工作中,監督和管理往往交織在一起,監督中有管理,管理中有監督。各相關部門必須明確在政府安全監督和管理工作鏈條中所處的位置和應負的責任?!捌髽I全面負責”應理解為,生產經營單位、法人實體、經營業戶、資產所有者等是安全生產的主體,要對自己所管理的單位和所經營的場所的安全負全責。“社會監督支持”指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中介服務等。
這四句話基本概括了安全生產工作的體制框架和機制構成,涵蓋了安全工作的全部內容。要充分發揮這一工作機制的作用,必須建立并不斷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四位一體”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即: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并落實政府領導責任制;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并落實行業管理責任制;按照“誰執法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并落實監察、監管部門責任制;突出“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并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崗位責任制。這四個層面的責任制,責任明確,互不代替,構成“四位一體”的責任體系。在具體工作中,四個層面互相促進,構成嚴密的、強有力的防范體系。狠抓事前防范,才能控制大事故、減少小事故。同時,在事后處理中,與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一并實施。發生事故后,誰是主體責任?誰是管理責任?事前監管是否到位?誰負領導責任?經調查分析自會一目了然。
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形成政府安全監管工作的合力
保持一個地區的安全生產,是地方政府管理社會的首要職責。從上文提到的監督和管理兩項職能來分析,政府的安全監管體系實際上由監督體系和管理體系所組成,并在一些領域和門類上有交叉。
從監督體系來講,宏觀意義上的安全生產(即大安全),可劃分為公共安全和生產安全,公共安全包括防火安全、交通安全、藥品食品安全等;生產安全包括工礦商貿企業生產經營安全、特種設備安全、運輸安全和建筑施工安全等。這些不同門類的安全工作,都有各自的法規體系和不同的執法主體,即不同的職能部門代表政府在這一領域內實施行政執法。(見框圖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