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安全管理是遵循我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將國家、行業和企業有關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和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定和措施最終在班組活動里得到落實,并貫穿于班組整個生產過程始終的管理活動和過程的總稱。班組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安全教育、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工業衛生和安全檢查等方面。班組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聯系目前企業班組安全管理的實際,愚以為,班組安全管理應在“五個強化” 和“五個轉變”上著力:
一、強化班組安全教育培訓,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
班組安全教育是以員工安全思想與安全教育意識、遵紀守法與安全生產制度教育、安全技術知識與技能教育、專業工種(崗位)安全教育和典型經驗與事故教訓教育等為主要內容,對班組員工進行教導與訓練的總稱。安全教育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幫助員工正確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提高他們搞好安全生產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二是有針對性地傳授安全生產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安全生產技術水平和自我安全意識與技能,實現安全生產。安全知識是保留在操作者頭腦中的靜態記憶,而安全意識和技能要經過反復的教育與訓練才能具備,因此,要經常對班組成員進行安全教育與訓練。
班組安全教育必須結合實際,有的放矢,注重實效。要避免簡單粗暴和長篇大論的空洞說教,要多做解釋和勸慰,注重說服力和感染力,努力營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班組安全教育要注意克服“五重五輕”的不良傾向:一是重轟轟烈烈的運動式教育,輕持之以恒的日常教育;二是重教育形式,輕教育效果;三是重事故后教育,輕事前預防教育;四是重安全意識教育,輕安全技能訓練;五是重口述筆答,輕實際演練。班組安全教育訓練,重點應抓好六個環節:一是各類新從業人員、調整工作崗位或離崗一年以上重新上崗人員,在經過上級安全教育之后,要經過班組安全教育與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二是在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使用新設備時,必須對員工進行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使之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和應采取的安全保護措施;三是班組在班前或作業前,班長要做好充分準備,緊密結合當前市場實際或當天作業內容有針對性的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督促員工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如實告訴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和防范措施;四是設備長時間沒使用,在重新使用前,要重新組織員工學習安全操作規程;五是當季節或天氣變化時,要將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時預報預測,有針對性的選擇同工藝、同樣條件下發生過的典型事故案例,向班組員工敲響安全警鐘;六是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要通過班組安全教育培訓,真正實現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轉變。
二、強化班組安全責任,變“管理對象”為“管理動力”
班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班組管理者組織全體員工實施。班組長是班組生產的直接指揮者,也是班組安全管理與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班組安全員是班組安全管理的專業推動者和執行人,班組全體員工都是班組安全管理的主體和客體,都要對安全生產負責。要通過靈活多樣地班組安全管理形式,讓員工自覺自愿參與班組安全管理。要讓員工從“要我安全”轉變到“我要安全”、“我管安全”,即變“管理對象”為“管理動力”;形成安全生產光榮、違章作業可恥的良好安全生產氛圍。“我要安全”、“我管安全”是安全理論與實際操作的完美結合,是安全理論落實在行動上的具體體現。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形成以班組長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全員參加的各工種和各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網絡,做到安全重任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標,全員有職責,個個盡責任。要把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貫穿于班組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
三、強化班組安全“預防為主”,變“亡羊補牢”為“源頭控制”
毛澤東有句名言:不要等到問題成了堆,鬧出了許多亂子,然后才去解決。毛澤東的這一至理名言,對班組安全管理至關重要。安全事故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事故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而人為因素的存在和出現是首要的。事故發生在一瞬間,但卻是日常安全管理的綜合反映,平時事故致因如同陷阱,早已伏下了殺機。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有效控制,那么最終發生事故是必然。如果在安全事故發生之前,加強班組安全管理,將國家和企業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定和措施認真貫徹于班組整個生產過程的始終,采取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措施,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機械、物資或環境的不安全狀態,那么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必須樹立“預防為主”的現代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生產重在預防。一旦發生工傷事故,按“四不放過”的原則處理是十分必要的。但這畢竟只是“亡羊補牢”,應該在事故發生之前,就認真的辨識可能導致事故的危險、有害因素,并采取綜合措施對其進行消除和控制,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是積極主動的管理,是源頭控制,是治本。這就是“預防為主”的現代安全管理理念,也是班組安全管理的重點。因此,班組安全管理應該以預防與消除對員工人身安全、職業健康構成的潛在威脅為主,對班組安全行為進行研究、預測、引導、控制,指導員工正確操作,充分調動員工安全生產積極性,不斷增強克服不安全行為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互保意識,保證班組生產經營正常進行。
強化“預防為主”,搞好“源頭控制”,應做到“五個做好”:一是做好班前的安全交底。向員工告知作用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二是做好作業前的安全確認。對作業環境、工具、材料、工作對象的安全狀態確認后再作業;三是做好作業中的安全互保,互相提醒危險因素和安全要點;四是做好危險作業時的現場安全管理。進行爆破、吊裝、電路維修、拆卸工程等危險作業時,應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五是做好事故征兆的原因分析。出現事故征兆時,組織班組員工奉獻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控制可能發生的事故。
四、強化班組系統安全管理,變注重人身安全為人、機、環境本質安全有機結合
安全生產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為本,要把保證員工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生產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安全生產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人身安全、設備安全和環境安全。人身安全,即要求員工在生產過程中嚴格貫徹安全生產方針,依法行使安全生產權力,履行安全生產義務,做到“三不傷害”;設備安全,即在生產過程中要保證設備、裝置及工器具的安全與防護;環境安全,即在生產過程中安全布局、安全標識、安全設施,通道、生產秩序和建(構)筑物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班組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是要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充分利用管理手段,促使班組這個小系統中的人、機、環境本質安全地有機結合起來。使系統安全功能達到最優化。也就是說,系統中的人、機、環境和管理各要素實現最佳安全匹配,達到最佳安全狀態,切實做到安全第一。筆者所在的湖南江濱公司采取措施,切實加強班組系統安全管理,著力提高“四個可靠性”,實現人、機、環境和管理各要素的最佳安全匹配,有力地提升了班組安全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一是提高人的安全可靠性。重點提高班組員工的安全意識、工作責任心和業務技術水平;落實“三不傷害”,實現個體安全;避免人為失誤和杜絕違章操作。二是提高機的安全可靠性。重點提高生產設備的安全可靠性,加強設備和工機具的使用管理和安全檢查,防止設備帶病作業。生產設備無論在工作、停機還是維修過程中,始終處于安全狀態。三是提高作業環境的安全可靠性。重點加強作業現場安全和文明生產管理,改善作業條件,提高工作環境質量,消除消除不安全因素和有害因素。四是提高管理制度的可靠性。做到制度規范,管理科學;重點杜絕班組組織缺陷和管理失誤,在生產過程中實現零缺陷、零失誤的安全生產狀態。
五、強化班組安全制度建設,變“運動式”、“突擊式”管理為長效機制
班組安全管理是加強班組建設的永恒主題,是班組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強班組安全管理,不能僅靠“運動式”檢查或每年一次的“安全生產月”活動,而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加強班組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
第一,制定完善班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班組的安全制度是在生產過程中確定的全組成員的行為準則,是班組安全文化賴以生存的保證。為達到安全目標,班組必須制定相應的安全制度,以此來規范每個班組成員在生產過程中的行為。除了認真貫徹上級制定的各項安全制度外,也要按班組作業職能建立和健全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并認真執行和不斷完善,做到事事有規范。班組安全制度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連續性和強制性,通過安全制度的落實,可以使班組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具體化、秩序化,使班組成員的安全價值觀固定化、規范化,制約班組成員在生產活動中的行為,以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第二,落實好班組各項安全措施。班組在建立并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同時,要落實好各項安全措施。一是落實好教育措施。培養員工“我要安全”的覺悟,“我會安全”的技能,“我管安全”的責任;二是落實好技術措施。采取有針對性、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合理控制;三是落實好強制措施。要有嚴肅的紀律和嚴格的考核,以保證班組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