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近幾年流行一種新提法,叫“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面對生活課題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跨學科解決實際問題。就是面對一道課題,不但要熟知解決的方法,更要研究為什么要這樣解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提高對問題原因的分析能力。
“研究性學習”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把死板教條的灌輸式教育通過“研究”注入了活力,從而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寬度。在安全生產中很有借鑒的必要,比如我們在抓工作落實時所推崇的安全檢查制度,如果推行“研究性安全檢查”,會更有利于解決問題,從而提升管理水平,有效堵塞漏洞。
同樣是安全檢查,研究和不研究會是兩種不同的效果。我們在常規的安全工作檢查中,不管是微服私訪或公開檢查,其檢查的方式方法是公式化的:聽匯報、現場察看、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問卷調查、走訪用戶、電話測試等等,最后是交換意見,指出存在問題或提出努力方向。有的連意見都不交換,事后發個檢查通知單給你,改不改是你自己的事,出了問題責任不在我,我已經通知你了,而且有文字記載,把安全檢查工作異變成了推卸安全責任的手段和托詞,從而使很多應該解決而且能夠解決的不安全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這種只注意檢查過程不注重落實整改的安全檢查,常常使一些問題日積月累成為釀成大禍的根源。
這方面的教訓,我們經??梢钥吹?,當一起事故發生后,事故隱患有的多次被各種各樣的專業安全檢查組發現過,整改通知發過一大摞,而且層層有簽名,最后事故還是發生了。這其中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一些職能部門把安全檢查工作單純理解為就是發現問題,而對問題存在的原因或者產生的根源全部留給被檢查單位去思考,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
要徹底改變這種在安全檢查中只發現問題不整改問題的官僚主義,把安全檢查工作加上“研究性”就是一劑良藥。研究是為了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規律;檢查為了發現問題而用心查看。在進行安全檢查指導工作中,不能只滿足于發現問題,而要把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清楚,在指出問題的同時,要會同被檢查單位共同研究整改措施和方案,以預防類似的問題再度發生。
同時,每當我們進行安全檢查時,應該把發現問題后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及整改效果作為重要考核指標。發現不了問題要考核,發現了沒有原因分析、沒有研究制定解決方案更要考核。從而讓各類安全檢查組真真正正成為工作組,成為確保安全的示范隊。我們在管理中有一句話叫“問題在下面,根子在上面”,這個“根子”就是上級部門沒有撲下身子解決問題,僅僅停留在發現問題這個“官樣”文章上。
不可否認,不管是臨時性還是常規性安全檢查,發現問題都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但不能理解為檢查了就是落實了,過問了就是督促了,指出了就是解決了。滿足于檢查過了,問題發現了,不足指出了,機械的檢查現狀,就事論事,不研究分析產生各類不安全問題的原因,不從中吸取教訓,不立即制定整改措施,不緊盯整改落實情況,就是不負責任,就是官僚主義。對一個安全問題,不把產生問題的原因搞清楚,下一次還有可能重復同樣的錯誤。只有在指出不足的同時,還要指出產生的原因,研究整改的措施,才能吃一塹長一智,才能守土有責,才能長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