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消防工作,在《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強農村消防工作”,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深切關懷。同時,也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和消防工作指明了方向。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開創農村消防工作新局面,現結合工作實際,就消防工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如下看法。
一、當前農村消防安全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消防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隨著農村經濟尤其是第二、第三產業和城鎮化的迅速發展,新的消防安全問題和火災因素大量增加,農村消防力量、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和傳統的消防管理機制已不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和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防安全需求,農村火災形勢十分嚴峻。據統計,全國農村每年發生火災數萬起,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巨大損失。“致富千日功,火燒當日窮”。農村火災多發不僅給農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而且直接影響著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為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好農村消防安全工作至關重要。然而,由于多種原因,農村消防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甚至個別地方消防安全形勢嚴峻,火災事故呈逐漸上升的勢頭。具體表現為:
(一)、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安全重于泰山,但在一些農村普遍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消防安全。部分干部群眾消防法制觀念和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安全知識匱乏,自防自救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不知道怎么救火,不知道火警電話“119”,用火、用電、用氣行為極不規范。這些行為極易引發火災,況且,一旦發生火災人們常常驚慌失措,不能及時撲救,從而釀成大的損失。在農村,有人甚至認為消防隊救火要收費,對火災隱患抱有僥幸心理。
(二)、消防組織機構不夠健全。由于我國農村消防工作起步較晚,加之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對農村消防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措施不多,認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門的事,在農村不是很重要,即使農村發生火災損失不會大,致使農村消防工作仍停留在一般性的部署和要求上,有的甚至對消防不管、不聞、不問,沒有很好地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組織,完善各項消防規章制度,落實各級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四無”:即無固定辦公場所、無專業專職人員、無業務經費、無組織活動。
(三)、火災隱患嚴重。在我國部分農村,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偏遠農村,火災隱患嚴重,用“觸目驚心”形容毫不過分。一些農村新建樓房鱗次櫛比,有的把住宅作為發家致富的工廠作坊,易燃、易爆物品濫堆亂放,供電線路嚴重老化,相互纏繞,隨時可能引起火災事故。還有一些農村用柴草燒飯取暖,習慣把柴草堆在房前屋后,甚至室內灶間,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四)、消防基礎設施缺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飛速發展,城鎮化水平加快。但是,有些鄉鎮消防規劃并沒有與城鎮建設協調同步發展,有的鄉鎮雖然編制了消防規劃,但未能同步實施,消防隊伍、消防設施等基礎性建設滯后,欠帳嚴重,加之消防監督工作不力等因素,也沒跟上城鎮經濟發展步伐,小城鎮消防安全工作存在失控漏管現象。有些鄉鎮,特別是一些偏遠鄉村,道路狹窄崎嶇,消防車無法通行。這些地方一旦發生火災,就是擁有精良的消防裝備也派不上用場,只能隔山觀火、隔村觀火,望火興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