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 12101工作面采煤機后蓋板螺絲已經折斷,導致無法取出,現需要進行電氣焊處理。為確保施工安全、順利的進行,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本措施進行施工。
??????? 二、施工時間
??????? 2013年01月22日8:00點班。
??????? 三、作業組織
??????? 八點班安排5人作業,當班必須有跟班隊干監督現場的安全及工程質量,發現異常問題及時處理并匯報相關部室和值班人員。現場負責人:李維國,專職作業人員:李國斌,帶火種人員:李國斌。必須有安全員和瓦斯員在現場。
??????? 四、危險源辨識
??????? 1、氧氣瓶和乙炔瓶距離小于5m,留下安全隱患。
??????? 2、在進行電、氣焊及其他明火作業時,乙炔瓶與其它火源距離小于10m,留下安全隱患。
??????? 3、移動乙炔和氧氣瓶時未使用專用小車載運,發生撞擊,造成安全事故。
??????? 4、操作者未持證上崗,使得井下用火留下安全隱患。
??????? 5、井下施工地點未配備滅火器及消防沙,留下安全隱患。
??????? 6、用火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浮煤、雜物、可燃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凈,造成安全事故。
??????? 7、在井下用火時,各種防護措施不到位,造成火災事故。
??????? 8、在用火地點瓦斯濃度高于0.5%時開始作業,發生事故。
??????? 9、在井下使用電、氣焊時,有油污的地方為擦拭干凈,發生火災事故。
??????? 10、在井下使用電、氣焊時,未按規定停送電制度執行,發生安全事故。
??????? 11、氧氣瓶發生碰撞,或是放在靠近熱源的地方,發生安全事故。
??????? 12、在使用電、氣焊作業時,將點燃的割炬隨意放在工作臺或地面上,引發火災事故。
??????? 13、在運輸氧氣、乙炔瓶時,未分開運輸,留下安全隱患。
??????? 14、氧氣、乙炔瓶在運輸過程中,未固定牢固,發生氧氣、乙炔瓶滑落,發生事故。
??????? 15、未切斷電源,移動、檢查和修理電焊設備,發生事故。
??????? 五、安全技術措施
??????? (一)、使用電、氣焊及其他明火作業前的準備
??????? 1、操作者必須持證上崗,熟悉電焊機、氣焊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并且掌握防止觸電的方法,以及觸電的急救方法。
??????? 2、在電焊機送電前,必須詳細檢查各接線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絕緣損壞、短路、接觸不良等現象,電焊鉗是否完整。
??????? 3、由本部門負責人安排專人將氣割、焊所用的工具運到工作地點,運送氣割、焊工具時應做到以下工作:
??????? 1)嚴禁人、物同人車上、下;
??????? 2)嚴禁氧氣瓶與乙炔瓶同人車上、下;
??????? 3)儲氣瓶上、下時應通知絞車司機開車時車速放慢,嚴禁緊急停車;
??????? 4)搬運儲氣瓶時應輕抬輕放。
??????? 4、所有焊接設備,包括電焊機,焊接工作臺及其他金屬設備,均應裝有可靠的接地線;所有設備的開關及接線盒必須使用礦用隔爆型設備,嚴禁用其他設備代替。
??????? 5、工作地點配備兩臺完好的干粉滅火器,施工人員需熟練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同時在工作地點不小于0.2m3沙子做備用。
??????? 6、清理工作地點附近周圍20米范圍內浮煤、雜物、底板積煤、頂幫積巖、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并用水澆濕、澆透。
??????? 7、水管接至施工地點,并供水正常,需在焊接地點20米范圍內進行灑水滅塵,使周圍環境保持充分濕潤,并用不燃性材料在焊點附近1.5m范圍內接擋焊花,以防焊花引燃煤體。
??????? 8、焊接全過程中,由通風部配置1名專職瓦檢員對施工地點前后及開關附近20米內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當施工地點及開關附近20米內空氣中瓦斯濃度均小于0.5%是方準焊接作業。安全部派一名安全員進行現場監督,作業隊組必須派一名隊長及以上干部現場負責并嚴格執行本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停止其他無關作業,以防造成煤塵飛揚。
??????? 9、電焊機電源取自就近的配電點,在接線前,將該開關閉鎖后上鎖,并掛“有人工作,禁止送電”警示牌,且派專人看守。嚴格執行停送電有關管理制度。瓦檢員測開關周圍20m范圍內瓦斯濃度,當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打開開關上蓋,用同等電壓等級的驗電筆驗電,確認無電后對地放電。接入電焊機電源線后,蓋好上蓋。
??????? 10、作業地點瓦斯濃度超過0.5%時,嚴禁焊割.
??????? 11、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采掘工作面巷道、膠帶運輸機巷道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