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高速快捷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工具。北京地鐵運力大、人員密度大,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的災害,后果不堪設想。
1 北京地鐵現狀
北京地下鐵道一期工程于1969年建成通車,現有一線、環線兩條運營線路,全長54km,包括39個運營站,地鐵原設計日客運量30萬人次,現在日最高客運量已經達到200余萬人次,高峰每小時最大斷面2.4萬人次,運送人員達15.45萬人/小時 ,地鐵電客車每節車廂定員為245人,現經常超員300多人,客車運力和設施承載能力嚴重超出設計能力。
2 地鐵火災主要特點
2.1 濃煙和高溫災害性大
地鐵發生火災,電纜、裝修材料等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和熱量,由于相對封閉、有毒煙霧會很快充滿隧道和建筑。根據在地鐵站臺層模擬2.8MW火災的結果,點火6min后站臺層就充滿濃煙,能見度幾乎為零,煙霧的平均擴散速度為1m/s。在此條件下,人員水平步行速度平均0.33m/s,樓梯段的步行速度平均0.29m/s。人員從地下車站向地面疏散,熱煙霧也從地下向上升騰,與疏散人流同方向,更增加了煙霧對疏散人員的影響。高溫濃煙還會對人的生理、心理造成強烈的刺激,人們往往會失去理智,向逃生通道一擁而上,造成混亂擁擠。煙霧還會引起人們的中毒窒息,當煙霧到達人的頭部,一氧化碳含量達到0.5%,煙熱溫度超過43.3℃,空氣氧含量低于14%~18%,就會使人發生生命危險。
2.2 疏散困難
北京地鐵遂道內很狹窄,每條隧道寬4m,除客車占去2.56m外,兩側只留有67.5cm的空隙。如果客車發生事故停在兩站區間的隧道中,乘客即使能夠打車門窗跳車,由于人多擁擠,幾乎無站腳之地。特別是行車方向的左側,有帶電三軌,如不切斷電源,跳車后還會發生觸電危險。在有煙火的情況,站臺的立柱、檢票口、臺階等都成為障礙物影響人員疏散。
2.3 火災撲救困難
地鐵失火后,由于熱煙氣長久積聚不散,能見度低,會造成消防人員偵察的困難,無法很快發現被困乘客、找到火點,很難迅速組織有效的滅火戰斗。地鐵失火后,事故區缺氧,必須配戴隔絕式空(氧)氣呼吸器才能進放火場,這些防護裝具會影響滅火戰斗人員的觀察聯絡和戰術動作并增大體力的消耗,給滅火行動帶來極大的不便。地鐵內部各類無線通訊器材功率的衰減,甚至無法使用,火場指揮聯絡困難。這些都加大了地鐵滅火救援工作的困難。
3 北京地鐵滅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應對北京的地鐵可能發生的事故,近年來北京消防局做了很多準備工作,購置了大批滅火、救援和防護裝備下發部隊,提高了地鐵火災的滅火救援能力,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