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油船舶火災的特點
??? 運油船舶(又名油輪)具有油艙多、輸油加油線多和水管線多的特點,而且不同的管道一般都互相交織。運油船舶一旦發生火災,不僅船艙內煙霧大,能見度低,溫度高,產生有毒氣體,對人員的逃生帶來困難,而且燃燒、爆炸速度非常快,火勢會上下貫通,縱橫發展,形成立體火災,往往造成船毀人亡。
??? 其次,運油船舶的船體鋼鐵熱傳導也比較快,輻射熱強,火災發生后,可引起相鄰油艙的油料被加熱、氣化,發生連續爆炸。運油船舶發生爆炸后,不僅會導致油品流溢到水面,形成水面大面積燃燒,而且還會給水域帶來嚴重的污染。
??? 根據以往的事故分析,運油船舶發生火災爆炸,空艙多于滿艙,原油多于汽油。這是因為油輪在空艙或壓載航行時,輪船的穩定性能差,不如載油時穩定??张摶虺淞瞬糠炙乃^“壓載”的空艙,艙內并不是真正的“空”,因為艙里面還有部分殘油和大量的油氣,而這些油氣與空氣混合到了一定比例時,就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時,便會發生強烈的爆炸。
??? 另外,運輸重質油品的船舶在燃燒過程中,火焰還會出現時起時伏的現象。這是因為重質油品中有重質和輕質不同餾分,當重質油品表層的輕質成分迅速蒸發燃燒時,火焰就呈現“起”的狀態;當重質油品表層的輕質成分被燒掉,下層的輕質成分還未來得及蒸發上來時,就進入“伏”的狀態,很容易使撲救人員產生誤判。如果油艙內裝的是含水份較多的重質油品,發生爆炸燃燒時,有時還會出現重質油品的沸溢或噴濺,從而造成火勢擴大蔓延,威脅人身安全。
運油船舶發生火災的原因
??? 引發運油船舶火災的原因,一般集中在觸礁、相撞、傾覆、動用明火、機電短路、靜電、焊接等幾個方面。
??? 1982年5月5日,上海海運局所屬的“大慶53號”油輪由上海駛往秦皇島,空載行至山東省榮成縣石島港東南35海里時,因違章焊接引起2次爆炸火災,油輪沉沒,20人死亡(包括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 280萬元。
?? “大慶53號”油輪排水量為2萬1 020t,載重量為1萬5 756t,船總長163.4m,寬26.6m,共有19個貨、油艙。該油輪為了在空載時將機艙的污水灌入貨油船內壓載、平衡(停靠碼頭后再將污水輸送到處理站處理),故而敷設了1條內徑80mm,全長80m (其中在甲板上平敷66m,通往機艙時垂直敷設14m)的污水管。由于污水管與蒸汽沖洗管連接處漏水,修理焊接時截止閥均未關閉,焊補時高達2 000℃的焊弧,點燃了管內原油蒸氣,通過此管道又迅速燃燒到中5艙,引起艙內原油蒸氣爆炸,中5艙爆炸后,燃起了大火,加速了其他貨、油艙內原油蒸氣的揮發,因而又發生了第2次爆炸。
??? 1989年1月2日,長江輪船總公司所屬的南京長江油運公司“長江62008”推輪油輪船隊拖有3艘油駁,在長江中游大興州5號紅浮上游約150m處航道內行駛,突然撞到不規則、不易測得的沙包上,導致船隊震動斷纜,油駁散隊,使油駁相互錯位,一油駁船首向左偏轉,以20°夾角與隨船隊慣性繼續向前沖的另一油駁碰撞,爆炸起火,大火燒了154h,共燒掉原油4 400t,燒毀2 000t級的油駁2艘,直接經濟損失154.7萬元,在滅火中有8名消防隊員犧牲。
??? 1991年6月26日,江蘇省江堰市石油公司油庫碼頭上1艘停泊的油船發生爆炸,船主孟政法當場喪命,直接經濟損失1萬余元。經查,6月25日晚8時,孟政法從泰州市煉油廠裝載了60t汽油,運往江堰市石油公司,由于船上油泵年久失修,汽油發生泄漏,滲入底艙。26日中午,孟政法聞到艙內油氣味很重,便想用電風扇將油蒸氣吹出艙外,當他將電風扇插頭插入電源的瞬間,微弱的電火花引爆了油蒸氣,引起底艙和船上汽油桶連續爆炸。
??? 1997年5月30日,長176m、寬25m的2.4萬t級“大慶243號”油輪,裝載1萬9 683t原油,從廣州黃浦港啟航前往南京港。因為油輪載量大,拋錨于南京棲霞錨地,南京油品運輸公司調用3艘油駁前來幫助運油。“大慶243號”油輪在向油駁卸油時,由于靜電引起油氣爆炸、燃燒,隨后擴散到3艘均為3 000t級的油駁,導致近萬t原油外泄,6人死亡,1人重傷,“大慶243號” 油輪側傾翻沉,1艘3 500t級油駁沉沒,1艘油駁嚴重燒損。
??? 此外,在一些小型和個體經營的運油船舶,由于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對油品的火災危險性認識不足,消防知識缺乏,往往會因吸煙或用明火察看油位而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