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應急預案與現場處置方案的區別
1、公司的應急響應體系的構成是怎樣的?
答:針對公司可能發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險源,按照級別和類別的不同,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層別的內容。
2、“現場處置方案”的編寫有什么要求?
答:現場處置方案應具體、簡單、針對性強。要求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
3、“應急預案”由誰來編寫?
答:公司EHS部編寫制度“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這兩套預案相當能夠與地方政府部門的應急預案對口銜接。按照公司安全責任制“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現場處置方案”應當由各部門自主編制。另外,由現場員工自行編制“現場處置方案”的好處在地,能夠讓員工自己反省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并且通過預案的編寫做到“危險因素早知道”,“意外事故有準備”的安全意識狀態。新員工入職之后也可以通過“現場處置方案”的學習,來了解作業環境存在的危險,以達到三級安全教育的目的。
4、“現場處置方案”由員工自己編制的安全文化理念什么?
答:在保守的安全管理文化中,大家習慣于突出由領導主宰自己命運的地位。正是因為這樣,員工不了解自己身邊的危險,只是被動的去遵守安全管理規定和制度。結果安全規定和制度滿天飛,卻很少有員工會關注他們。事故依舊不斷發生。
如今,公司在安全管理的過程當中,希望讓一線員工處于主導地位。安全技術條件相對比較固定和穩定的情況下,讓員工自己發現管理和行為習慣仍然存在的危險因素(科學研究表明,80%的事故是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另外,幾乎所有的事故都有管理欠缺的原因)。讓員工自己去做,“我能不能做到安全,一旦……的情況發生,將會出現…….后果。這種后果傷害自己、別人或者被別人傷害”。
現代企業的安全責任要求,不能只是在那兒光喊“以人為本”,而是提出了“四自”原則:感受自己談,責任自己定,文件自己寫,方案自己拿。自主負責,“寫你干的,干你寫的”,如此產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的效果自將是不同凡響的。
5、應急響應體系的術語和定義
5.1預案
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
5.2綜合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處理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5.3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是指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如煤礦瓦斯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的組成部分,應按照綜合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并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專項應急預案應制定明確的救援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
5.4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應具體、簡單、針對性強。現場處置方案應根據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映、正確處置。
5.5事故
指由于外在或內在的原因造成能量意外釋放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事故。
5.6應急救援
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
5.7勞保護品
勞動保護用品的簡稱,指為減少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而采取的輔助工具。如口罩、眼罩、自給式呼吸器等。
5.8危險源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
6、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的六個核心要素
(1)方針與原則
*方針與原則是救援工作的綱領
*體現保護人員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原則
*體現控制損失、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思想
(2)應急策劃
*危險分析
危險識別:脆弱性分析、風險分析
*資源分析
明確應急救援所需的資源,列出應急力量和資源
*法律法規要求
列出有關的法律法規
(3)應急準備
*機構與職責
*應急資源
*教育、訓練與演練
*互助協議
(4)應急響應
*接警與通知
*指揮與控制
*警報和緊急報告
*通訊
*事態監測與評估
*警戒與治安
*人群疏散與安置
*醫療與衛生
*公共關系
*應急人員安全
*消防和搶險
*泄漏物控制
(5)現場恢復
*宣布應急結束程序
*撤離和交接程序
*恢復正常狀態的程序
*現場清理和受影響區域的連續檢測
*事故調查與后果評價
(6)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不斷更新、完善、改進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