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事故應急體系也稱現場應急計劃或體系。
1.計劃制定的依據
現場應急計劃應由企業管理部門準備并應包括重大事故潛在后果的評估。
計劃制定的依據為危險評估即事故后果分析,包括:①對潛在事故的描繪(如容器爆炸、管道破裂、安全閥失靈、火災等);②對泄露物質數量的預測(有毒、易燃、爆炸);③對泄露物質擴散的計算(氣體或蒸發液體);④有害效應的評估(毒、熱輻射、爆炸波)。
2.企業事故應急設計的基本內容
企業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發生突發的危及事件是避免不了的,為了使事故造成的傷害和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必須建立實用、有效的應急程序和系統。這是現代管理體系“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體現。
危及事件的發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以下幾點。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存在著某些不完善之處;員工不了解健康、安全與環境體系的要求;員工了解要求但沒有按要求去操作;意外事件的發生。
因此,企業應建立并保持處理事故和潛在事故的應急程序,程序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點。應急工作的組織和職責;參與處理事故的人員;應急服務信息;內、外部聯絡;發生某一事故時應采取的相應應急措施;危險材料的潛在危害及應采取的措施;培訓計劃及有效性試驗。
對于一般工業生產的應急計劃應包括以下幾方面。應急情況分類;緊急情況報告程序、聯系人員和聯系方法;現場應急報警程序;各類事故(火災、爆炸、泄漏、放射性物質、中毒等)應急程序及措施;現場急救醫療措施;惡劣天氣應急程序;其他應急措施和程序。
對于企業制定應急反應計劃,應傳達到以下幾方面。指揮和控制人員;應急服務部門;可能受到影響的員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關方。
為掌握和評價應急反應計劃的效果,企業要定期進行訓練、演習和制定其他合適的方法來檢查完善應急反應計劃的程序,在必要時根據所獲得的經驗對計劃進行修定。
應急反應計劃的制定非常重要,例如某一有毒物品的倉庫,沒有制定發生洪沓時的應急反應措施,當洪水來臨時,管理人員不知如何采取措施,也不知向哪個部門匯報,那么,產生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3.應急控制中心(指揮部)建設
應急控制中心是實施應急體系的最核心部分,其建設至關重要,其體系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足夠的內外線電話和無線通訊設備。
②危險物質數據庫:危險物質名稱、數量、存放地點及其物理化學特性。
③救援物資數據庫: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名稱、數量、型號大小、存放地點、負責人及調動方式。
④風速、風向和氣溫等測量儀器。
⑤個人防護和其他救護設備。
⑥廠內職工名單表。
⑦關鍵崗位人員的住址和聯系方式。
⑧現場其他人員名單,如承包商和參觀者等。
⑨地方政府和緊急服務機構地址和聯系方式。
⑩應急與事故處理法規標準手冊。
應盡量將應急控制中心設在風險最小的地方,如果應急中心在區域上還具有一定的風險,就有必要建立后備應急中心,以確保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功能的有效實施。
4.現場應急計劃的注意事項
制定現場應急計劃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每一個危險設施都應有一個現場應急計劃;
②現場應急計劃由企業制定并實施;
③企業負責人應確保應急所需的各種資源(人、財、物)及時到位;
④企業負責人應與緊急服務機構共同評估,確定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來執行這個計劃;
⑤應急計劃要定期演習;
⑥確保現場人員和應急服務機構都知道;
⑦根據內外情況的變化,應急計劃要進行評估和修改。
5.報警和信息傳遞
在報警和信息傳遞方面有以下要求:
①企業管理部門應將任何突發事故或緊急狀態迅速通知給所有有關工人和非現場人員,并做出安排;
②企業管理部門應將報警步驟通知所有工人以確保能盡快采取措施,控制勢態發展;
③企業管理部門應根據設施規模考慮緊急報警系統的需求;
④應在多處安裝報警系統,并達到一定的數量,這樣報警系統才能工作;
⑤在噪聲較高的地方,企業管理部門應考慮安裝顯示性報警裝置以提醒作業人員;
⑥在工作場所警報響起來時,為能盡快通知應急服務機構,企業管理部門應保證有一個可靠的通訊系統。
6.關鍵崗位的確定和責任劃分
作為應急計劃的一部分,企業管理部門應委派一名現場事件管理者,或者根據需要委派一名副手,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控制、處理事故。現場事故管理者應從服裝或帽子的穿戴上很容易辨認。
現場事件管理者應做到如下幾點:①評估事件的規模(為內部和外部應急機構);②建立應急步驟以確保工人的安全和減少設施和財產的損失;③在消防隊到來之前,沒有必要直接參與救護和滅火活動;④安排尋找受傷者;⑤安排重要工人撤離到集中地帶;⑥設立與應急中心通訊的聯系點;⑦在現場主要管理者到來之前擔當起其責任;⑧若有要求,應給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建議和信息。
現場主要管理者的責任如下:①決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緊急事故,要求應急服務機構幫助,并實施場外應急計劃;②在受影響以外的地方,嘗試進行設施的直接操作控制;③繼續復查和評估事件的可能發展方向,以決定事情可能的發展過程;④指導設施的部分停車,并與現場事件管理者和關鍵工人配合,指揮這些設施的現場撤離;⑤確保任何傷害都能得到足夠的重視;⑥與消防人員、地方當局和政府監察員取得聯系;⑦在設施內實施交通管制;⑧對保持緊急情況的記錄做出安排;⑨給新聞媒介發送有權威的信息;⑩在緊急狀態結束之后,控制受影響地點的恢復。
當應急計劃確定其他由工人承擔的主要任務時(如急救人員、大氣監測人員、照顧受傷人員),企業管理部門應確保這些工人知道他們準確的任務。
7.現場措施
現場應急計劃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和遏制事故,從而防止事故擴大到附近的其他設施,以減少傷害。企業管理部門應在應急計劃中具備足夠的靈活性以保證在現場能采取合適的措施和決定。企業管理部門應考慮在應急計劃中怎樣進行下列各方面的工作:①非相關工人可沿著具有清晰標志的撤離路線到達預先指定的集合點;②指定某人記錄所有到達集合點的工人,并將此信息告之應急控制中心;③指定控制中心某人核對與事故有關的那些人到達集合點的名單,然后再核對那些被認為是在現場的人員名單;④由于節日、生病和當時現場人員的變化,需根據不在現場人的情況,更新應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單;⑤安排對工人進行記錄,包括其姓名、地址,并保存在應急控制中心并定期更新;⑥在緊急狀態的關鍵時期,授權披露有關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級管理人員作為該信息的惟一出處;⑦在緊急狀態結束后,恢復步驟中應包括對再次進入事故現場的指導。
8.規劃關閉設施程序
企業管理部門應確保對于復雜設施的應急計劃充分考慮他們不同部分的內部關系,這樣當需要時,停車可依次進行。
9.應急程序演習
一旦應急計劃被確定下來,企業管理部門應確保讓所有工人以及外部應急服務機構人員都知道。企業管理部門應對應急計劃進行定期檢查,檢查應包括在事故期間通訊系統是否能運作和撤離步驟兩部分。
10.計劃評估與修訂
在制定計劃和演練過程中,企業管理部門應讓熟悉設施的工人包括相應的安全小組一起參與。企業管理部門應讓熟悉設施的工人參加應急計劃的演習和操練,與設施無關的人,如高級應急官員、政府監察員也應作為觀察員監督整個演練過程。每一次演練后,企業管理部門應核對該計劃是否被全面檢查并找出不足和缺點。企業管理部門應在必要的時候修改應急計劃以適應現場設施和危險物的變化。這些修改應讓所有與應急計劃有關的人知道。
11.先進應急反應計劃的實例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薩拜因河化工廠,它不但保持了州工業界的最好安全記錄,而且在整個杜邦公司系統內也是名列前茅的。它的主要經驗是它不但有一套兩大類工藝安全的連鎖和報警系統,而且有完整的試驗、預防、維護、系統管理的制度。即使這樣,廠內負責人仍然提出“沒有安全連鎖系統,我們不能保護自己;單靠安全連鎖裝置,仍不能絕對防止災難”的觀點,而且配備一套相當先進的急救和自救裝置。
再如,杜邦公司的一個生產光氣的化工廠的事故控制中心,用了27臺工業閉路電視機,可以把工廠的生產全過程都置于它的監視之下,生產中的主要參數(如溫度、壓力、液面、風力、風向、溫度、氣壓等)數據隨時都可以得到。一旦發生泄露,計算機可根據風向計算出周圍空氣中有毒氣體的含量,用圖像顯示出三種不同濃度區,一是對皮膚有影響的,二是對呼吸有影響的,三是對生命有影響的,據此可以組織廠內周圍人員撤離或疏散。同時,該控制中心還能對200m以外的碼頭火災在控制室內給水撲救,實現遠距離滅火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