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特征
a)礦井分為內因火災和外因火災,內因火災主要是煤層自燃,外因火災主要是設備著火。
b)內因火災多發生在采空區或通風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災多發生在機電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場中。
c)火災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火災還可能會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引發瓦斯煤塵爆炸,造成很的損失和人員傷亡。
d)火災的發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現為:
1)空氣溫度、濕度持續性升高,有時出現霧氣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現煤炭和坑木干餾的行列火災氣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氣溫度增高。
4)人體有不舒適感,如頭痛、悶熱、四肢無力等。
5)電器、電纜發熱,有膠皮味。
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①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②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①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火災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立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的處理程序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應該立即根據現場情況判斷火勢情況,若現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能立即撲滅或控制火勢,不使火災擴大時,應先救災后報告。若現場火災無法立即撲滅或火勢無法控制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查明火災性質、地點、范圍、著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脅區域等情況,并立即匯報礦調度室。現場不能保證人身安全時,必須立即撤離,撤離期間要切斷工作地點電源,并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災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人員撤離按以下路線執行:
a.掘進頭→6運輸巷→進石門→東大巷副巷→井底大車場→斜井→地面
b.掘進頭→提升下山→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2)撤離期間注意事項:
①事故地點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風流撤退;在事故地點回風側的人員,應立即戴好自救器,設法通過其它通道,盡快進入進風側或新鮮風流中。通過火煙區時,必須佩帶自救器,通過時不要飛跑和急促呼吸,應穩步走出危險區。
②盡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風方式和風流方向。
③全礦井反風時,撤人路線按照如上相反方向執行。
④撤離前必須切斷事故范圍內電氣設備電源。
(3)滅火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①不使瓦斯積聚,煤塵飛揚,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②不致造成風流逆轉。
③不致危及人員安全。
④有助于阻止火勢擴大,抑制災情,創造接近火源的條件。
⑤油類著火時,嚴禁用水滅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等滅火。
⑥撲滅電氣設備火災時,不可將人體或手持的用具觸及導線及設備,以防觸電。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