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要求,保護公司員工的生命安全,減少財產損失,在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實施應急救援,控制和處置事故,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1.2編制依據
我國近年來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險源等制定應急預案做了明確規定和要求。以下是編制本應急預案的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規章。
1.2.1國家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
(3)《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規定》(國務院1984年發布)
(6)《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國務院令第302號)
(7)《安全生產許可證條列》(國務院令第397號)
1.2.2地方部門規章
(1)《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廳關于對應急預案修訂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的通知》(錫署辦字【2008】125號)
1.2.3有關重大事故應急的文件、技術規范和指南性材料
(1)《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2)《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國務院2006年7月發布)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金地礦業有限公司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4應急預案體系
本公司的應急預案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的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
本應急預案為綜合預案。
本公司的專項應急預案有:
《特種設備重大事專項故應急預案》、
《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民用爆破器材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重大傷亡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環境保護專項應急預案》、
《尾礦庫突發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防洪防汛專項應急預案》、
《露天開采生產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食物中毒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鍋爐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5應急工作原則
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工作原則。
基本情況
本公司位于錫林格勒市阿巴嘎旗別力古臺鎮寶格達烏拉蘇木,公司地處東經114°44′﹣114°44′,北緯43°41′﹣44°10′。集采礦、選礦為一體。使用大型挖掘設備,實行機械化、規范臺階式規模采,選礦應用先進的大產能生產設備,從碎礦、磨礦、分級到分離、攪拌、浮選等生產線四條。
生產過程中存在使用、儲存爆炸物品,使用大型鍋爐取暖,大型機械連續作業、車輛運輸等密集連續作業的特點。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根據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國家標準的規定,下列生產場所及儲存場所確定為本公司危險目標。
炸藥庫(2)油庫(3)鍋爐(4)尾礦庫
3.1危險源概況
(1)、火藥庫,設計儲存30噸炸藥標準庫房,因炸藥屬于國家管控物品,列為高危管控,因此公司將其列為一級危險源管理。
(2)、油庫暫時未定是由公司自己建設還是由石油公司建立加油站。
(3)、鍋爐,因生活、生產取暖需要公司采用一4噸熱水鍋爐取暖,因鍋爐屬于壓力容器,按照危險源管理規定,列為二級危險源管理。
(4)尾礦庫,根據國家對尾礦庫的專項整治管理方案,公司把尾礦庫列為二級危險源管理。
3.2危險源分布:【見附件十四】
3.3危險特性及對周邊的影響
3.4危險源周圍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設施、器材及分布。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公司總經理擔任總指揮長,負責整個應急行動的總體指揮工作。
公司分管安全、生產副總經理擔任副總指揮長,協助總指揮長指揮工作。
生產調度長擔任應急行動協調工作組組長,負責應急行動的組織協調工作。
生產技術處處長擔任應急搶救救援工作組組長,負責應急行動中搶救救援工作。
安環處處長擔任應急行動現場保衛警戒工作組長,負責現場警戒保衛工作。
供銷處處長擔任應急行動物資供應工作組組長,負責應急行動所有物資保障共給工作。
人力行政處處長、財企處處長擔任善后處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善后處理工作。
4.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公司總經理擔任,副組長有分管安全生產的副總經理、和分管企業管理的副總經理擔任。成員由生產調度室、生產技術處、安環保衛處、供銷處、人事行政處、財企處、選廠、采區等部門領導組成。
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為:
組織公司重大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及專項應急預案的編寫與修訂;
處理與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有關的日常工作;
批準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裝備的配備;
監督指導各車間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檢查、落實各項救援物資的準備工作。
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為基礎,在事故發生時設置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生產調度室。
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五個工作組,分別為:
應急行動協調工作組
應急搶救救援工作組
應急行動現場保衛警戒工作組
應急行動物資供應組
善后處理工作小組
4.2組成人員
總指揮長:由公司總經理擔任
副總指揮長:由公司分管安全、生產副總經理擔任
應急行動協調工作組組長:由生產調度長擔任
應急搶救救援工作組組長:生產技術處處長擔任
應急行動現場保衛警戒工作組長:由安環處處長擔任
應急行動物資供應工作組組長:由供銷處處長擔任
善后處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人力行政處處長、財企處處長擔任
5、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見附件六】
5.1報警裝置
自動報警裝置
由探頭組成報警網絡,當發生火災時在生產總調度室及崗位值班室,值班員通過視頻發現并啟動救援警報報警。
人工報警
當操作人員發現發生事故時,可通過內線電話或手機直接向總調度室及車間辦公室報警,另外若具備手動報警按鈕,可通過按鈕報警。
5.2內部、外部聯絡手段
公司生產調度室實行24小時值班,一旦發生事故,可內線電話或手機與各相關救援人員聯系。
公司有關應急救援人員的手機實行24小時開機,發生緊急情況時可通過手機傳達有關應急命令。
5.3與政府及外援機構聯絡
應急響應
6.1相應分級
根據公司的生產特點、事故情況和公司控制事故的能力,在緊急情況下,應急行動分為三級:
一級響應(預警)
這個級別包括發生影響企業安全的所有類別事故。預警意味著極小范圍的危險事故發生,小型火災初期。現場人員要履行他們的職責,可能需要車間以外的援助,車間應立即啟動車間的應急措施。
二級響應(現場應急)
這個級別包括事故已經發生或有所升級(影響范圍基本處于廠內),火災范圍在快速擴大或發生中型火災,主要部位需要關閉,要立即采取行動以保護現場人員和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擴散。現場人員應履行他們的職責,公司應急預案全面啟動。
三級響應(全體應急)
這個級別包括危險事故已經發生并升級向周邊擴散(影響范圍超出廠界),火災可能影響周邊企業。公司生產區需要全部關閉,需采取立即行動保護和撤離現場人員,需要取得外部支援,請求政府啟動應急預案(區級應急預案)
6.2響應程序 【見附件十】
6.1.1初期響應
事故發生應采取的措施
危險區域的劃定和隔離
事故現場監測與評估
應急救援人員的防護監測
危險區域人員的緊急疏散與撤離
當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后,進入應急恢復階段;當事態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進入擴大應急響應。
6.1.2擴大應急響應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或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事故響應級別需要提高時,應積極快速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人員疏散等有關的應急救援工作,并向政府部門及外援機構請求援助。
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
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
事故擴大后的應急措施
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治療與醫院救治
6.1.3應急結束
事故應急救援結束程序:
如是本公司自救,當應急事故得到控制發生事故的設備、部位,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修復,事故現場已經恢復后,由總指揮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如政府啟動應急,則由公司安環部組織配合環保局,對事故現場及周邊范圍區域進行環境監測。確定無危險物質泄露或對環境不造成影響時,由總指揮長報告政府及相關部門(安監局等),并宣布事故危險全面解除。
6.2后期處置
后期處置包括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等。應急結束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組織人員進行應急預案評審,總結預案中存在的不足,重新修訂應急預案,進入新的應急準備階段。
6.2.1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緊急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警戒及現場保護工作由公司保衛負責進行。
事故發生后,在對事故處理期間,由保衛對警戒區各人口實行警戒封鎖,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
事故處理完畢,人員撤離后,事故發生崗位實行警戒,未經搶險指揮部批準,所有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
事故現場的拍照、錄像應經過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批準。未經批準,禁止任何對事故現場進行拍照錄像。
事故處理完畢后,事故現場的消洗工作由公司安環處負責統一安排進行,公司應急搶救救援小分隊負責對事故現場的消洗工作。安環處對事故現場環境衛生安全監測。
6.2.2事故調查處理
6.2.3善后處理
7應急救援保障
應急救援隊伍的組成及分工
公司各職能部門和公司員工都負有事故應急搶救救援工作,各救援隊伍是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務是擔負全公司各類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按職責分工如下:
應急救援小分隊
應急搶險小分隊
醫療應急小分隊
后勤保障,由供銷處處長負責。應急救援所需器材由供銷處按要求提前采購交由有關部門負責保管維護。防護器材和搶險工具、備品備件由搶險小分隊負責保管維護。搶救藥品由行政處保管檢查,確保有效。
用車保障,搶救用車由行政處處長負責,規定皮卡車為搶險救護車由行政處處長調度,其他車輛由總指揮統一調度。
消防設施配置圖,工藝流程圖,車間平面布置圖,各設備安全技術說明書,公司平面布置圖,公司周邊地區交通圖等資料,全套存放在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并由當班生產調度負責保管。
應急電源、照明:公司配備柴油動力發電機及電纜、燈具。
經費保障:公司設立應急救援保障資金賬戶,常備應急資金100萬,如需加大投入另行調撥,應急救援專項資金不得挪作他用,如臨時挪用不得超過50%,且必須在3日內補回。
7.1外部救援
當緊急事故發生單靠公司本身力量無法控制事態的擴大時,公司應急指揮部應請求當地政府啟動應急預案,并請求政府協調相關專家應急、消防、環保等專業隊伍幫助控制事態的發展。
政府值班電話:
安監局電話:
消防隊電話:119
醫療救護電話:120
環保局電話:
8應急培訓計劃
8.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根據公司應急救援隊伍人員的組成情況,由應急救援指揮部制定“公司應急救援應急培訓計劃”培訓計劃包括以下內容:
使應急救援人員熟悉應急救援預案的實際內容和應急方式;
使應急救援人員明確各自在應急行動中的人物和行動方式;
使有關人員及時知道應急救援預案和實施程序修正和變動情況;
使應急救援人員熟知公司危險源的特性及一般處理方案;
使應急救援人員熟悉安全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和維護。
8.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應急培訓計劃,包括對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包括:
時員工熟知公司危險目標的位置和特性;
時員工熟知緊急事故的報警方法和報警程序,一旦發現緊急情況能及時向調度中心報警
使員工懂得在緊急情況發生后根據不同風向采取的逃生方法。
9演練
9.1演練組織
應急預案的演練分車間級演練和公司級演練,以及配合政府臉和演練三個級別。
車間及演練由車間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進行,公司安環處、生產技術處及有關部門派員觀摩和指導。
公司級演練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進行,各有關部門參加。邀請政府、安監局派員進行觀摩指導。
與政府聯合進行的演練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進行,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參加,公司和有關部門配合進行。
9.2演練的準備
每一次演練都應根據假設的事故制定出周密的演練方案,報同級演練的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長審批后進行。
演練方案要落實演練所需的各種物資、器材及交通車輛、防護器材的準備,并在演練前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以確保演練能順利進行。
演練進行之前應提前通知上級有關部門及周邊的社區居民,必要時與新聞媒體溝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9.3演練的頻次
車間演練主要為進行熟悉應急行動或完成某項應急任務所需技能而進行的單項演習,如報警、通報程序的演練、崗位緊急處理措施的演練、緊急疏散行動的演練等。單項演練的頻次在每年4次以上。
公司級演練主要進行需要廠內多個應急組織之間或與某些外部應急組織之間相互協作進行的演習,及針對工廠級預案全部或大部分應急功能進行綜合性演習。頻次每年2次以上。
和政府聯合進行的演練,由政府相關部門控制演習范圍和演練頻次。
10應急預案管理
10.1應急預案的備案管理
10.2應急預案的發放
本公司的應急預案經過部門負責人及高層領導審核通過后,由總經理簽署發布。
安環處對應急預案進行統一管理,對對所有內容都有了解、掌握的權利;
綜合應急預案發放到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
專項應急預案發放到相應的部門
特殊風險管理現場處置方案發放到相應部門領導及實際操作人員
應急預案的發放建立應急預案發放記錄,并及時對以發放到預案進行更新,確保各部門得到的應急預案為最新狀態。
10.3應急預案的評審、修訂;
10.3.1應急預案的評審
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應急演練的結果及其他相關組織信息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預案每年進行一次評審,以確保預案的持續適宜性。必要時由授權人確認。
10.3.2應急預案的修訂
在下列情況下應對應急預案進行及時修訂;
危險源發生變化(包括危險源的種類、數量、地理位置)
應急機構和應急人員發生變化;
應急設備設施發生變化
應急演練后發現存在不符合項
法律法規發生變化
應急預案的修訂程序
當基本預案需要修訂時,由安環處向公司領導提出申請,說明修改原因,經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批準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授權安環處組織進行修訂,并將修改后的文件傳遞到相關部門和人員。
所有文件的修訂建立修改記錄,修改日期、修改頁碼、修改內容、修改人等。
11其他
本公司應急預案于2009年04月20日批準發布,2009年04月21日正式實施。公司內所有部門、單位,均應嚴格遵守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