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施工生產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救援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同時參照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具體措施,結合本基坑支護工程實際情況,特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成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組織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小組:
組長:朱中友;
成員:姚信 李洪波 魏本貴
應急電話:
排出值班表:值班管理人員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必須盡最快速度通知組長、副組長,組長、副組長組織相關人員啟動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措施。
二、發生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措施
(一)、發生火災事故:
(1)、發生火災首先撥打火警電話(119),積極采取滅火措施,設施隔離區,防止不明情況的群眾誤入火災危險區,積極搶救火區內的危險傷員和群眾,緊急疏散危險區群眾,搶救火區內和危險區可能引起爆炸(或有毒有害)的物品和貴重物品。最大可能性地減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2)、組織業余消防隊使用現場儲備的各種滅火器材撲滅火災,至少應遏止火災蔓延的勢頭,等待消防警察的到來。
(3)、保護好事故現場,提供真實的事故現場情況,尋找目擊證人提供火災發生的過程,以便于消防警察對事故的調查。
(4)、加強防范措施,撲滅余火,,防止死灰復燃。
(5)、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政處罰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處理。教育責任人和周圍的群眾。
(二)、土方塌方事故:
立即設置警戒區,派專人監護,防止不明情況人員誤入危險區。撥打110求救電話和120急救電話搶救傷員,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塌方事故進一步擴大,檢查未塌方部分并采取加固措施,采用大功率、大口徑水泵,增加水泵數量及時排水。
(三)、雨季施工邊坡防護:
大面積基坑開挖時,由于地表層的滯水和深層的滲水,再加上雨季到來,會造成基坑大量積水。這些水如不及時排出勢必影響施工,所以在坑的四周、坑內在后澆帶的位置挖一條積水溝和相應的積水坑。每一層開挖基本上做到積水溝與積水坑連成網絡,并及時將積水抽出坑外,若遇大雨天氣,須暫停作業,并用雨布覆蓋已挖工作面,防止坍塌;基坑土方開挖及基礎施工期間,應對支護邊坡及周邊建筑分別進行定人定期變形監測,如有異常應注意連續觀測。每開挖一層后每天觀察一次,待變形趨于穩定后,可5-7天觀察一次。
(四)、重度高溫中暑
1、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及時進行應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2、主要應急措施
(1)由相關在場人員迅速背離中暑者離開高溫環境,避免太陽照射,到通風良好地方。
(2)將人員救出后,立即檢查解開衣扣,補充含鹽飲料.煽風
降溫。
(3)電話120,在急救中心醫生到來之前,應盡最大努力,進行自救,以使傷害降低到最低點。在急救醫生到來后,應將傷員受傷原因和已經采取的救護措施詳細告訴醫生。
(五)、化學品泄漏、中毒
1、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及時進行應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及環境污染。
2、中毒主要應急措施
(1)由相關在場人員迅速穿戴防護用品,背離中毒者離開有毒環境,,到通風良好地方.
(2)同時大聲呼救,疏散其他人員,提醒不能明火靠近。
(3)將人員救出后,立即檢查解開衣扣,補充飲料和藥品.煽風通氣. 發現傷員呼吸障礙,應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心臟按摩。
(4)打電話向120求助,在急救中心醫生到來之前,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盡最大努力,進行自救,以使傷害降低到最低點。在急救醫生到來后,應將傷員受傷原因和已經采取的救護措施詳細告訴醫生。
3、泄漏主要應急措施
(1)大聲呼救,疏散其他人員,提醒不能明火靠近.關閉所有電源,防靜電產生。
(2)、 及時上報相關部門求救和公司應急領導小組。
(3)用黃砂覆蓋、吸收.用水沖洗,收集處置.必要時通知環保局。
(4)如果氣體泄露應搶運舍外加強通風. 實施堵漏,同時用水或消防滅火器實施稀釋.通知消防隊和制氣公司。
(六)、地下環境對施工人員的影響
地下環境以對施工人員的影響主要有:密閉環境有害有毒物質、高溫、高濕、加壓施工時的高壓、噪聲與振動對人體的影響以及照明不足。
地下環境中產生的有害氣體主要有:CO2、CO、NO、NO2、H2S、
總烴、油霧等,這些氣體在地面正常環境下通過通風系統排到周圍大氣中稀釋,一般不足以構成對人體的傷害。而在地下密閉的小環境,有害氣體無法排出,日積月累達到一定濃度,則會對人體產生毒性影響,不僅破壞人體健康,還會導致重大事故。
溫度對人體的影響還與空氣流動的速度有關。例如:38℃溫度條件下、無風,感覺溫度很高,在2h之內人即受影響,還可發生虛脫。隧道施工人員,特別是操作面的工人常處于這樣的環境,若是加氣壓施工條件更差。
噪聲與振動在地下環境中對人的影響更大。經常接觸噪聲和振動,不僅會引起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病癥,而且會使人出現疲勞、頭暈、思維不集中、聽力下降、視力模糊等。同時,由于這些原因觸發大事故的幾率也大大地上升。因此,噪聲與振動危害極大。
常用人工照明,與自然光相比顯然效果較差,因此地下施工事故統計中由于照明原因引起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地下放式應注意通風、透氣,工作時間合理安排,避免長時間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