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則
1.1為了保護工作人員在現場施工中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確保在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時,能夠及時進行應急救援,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給員工造成的傷害,特制訂本預案。
1.2根據橋梁施工特點,施工現場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有:火災、中毒、爆炸、物體打擊、高空墜落、機械傷害、觸電、溺水等,應急預案的人力、物資、技術準備主要針對這幾類事故。
2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項目部及所屬的各級施工隊,在施工過程中應對人身傷害事故的應急救援行動。各部門要根據各自施工特點,按本預案的要求,制定本單位的人身傷害應急預案。
3 組織機構和職責
3.1應急指揮機構: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實行首長負責制,指揮長:項目經理
副指揮長:項目副經理、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
指揮部成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工程部負責人和物資部負責。
3.1.1現場應急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該小組組長,主管安全生產的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為副組長;
3.1.2現場搶救保安組:項目部安質環部負責人為組長,安全員及施工隊隊長為現場搶救保安組成員;
3.1.3公共關系協調組:項目經理為組長,各部門經理為公共關系協調組成員;
3.1.4后勤保障組:項目部辦公室主任為組長,辦公室全體人員為后勤服務組成員;
3.1.5應急組織的分工及人數由項目副經理根據事故現場需要靈活調配。
3.2職責
3.2.1現場應急領導小組職責: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現場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上級公司、業主方、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求援或報告情況。
3.2.2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住在施工現場,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項目部應急組長抵達前,值班者即為臨時救援組長。
3.2.3現場搶救保安組職責:采取緊急措施,盡一切可能搶救傷員及被困人員,負責現場的安全保衛,保護現場,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3.2.4公共關系協調組職責:負責聯系醫療救援,必要時聯系醫療救護機構到現場進行醫療救護。
3.2.5后勤保障組職責:負責交通車輛的調配,緊急救援物資的征集及人員的餐飲供應。
4 通信聯絡方式
4.1聯系方式:見附件1。
4.2項目部必須將110、119、120以及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業主安全監督、保衛、醫療、消防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現場顯要位置。
5 應急資源準備
5.1 應急小組應勘察、聯系好所在地急救醫院,確定營救路線。
5.2 將應急通訊電話告訴每一員工,并在現場醒目處設置應急通訊電話號碼。應急指揮部及成員應熟知這些號碼。
5.3 現場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觸電、中毒、外傷等現場急救方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5.4 現場辦公室準備急救箱、簡易擔架、跌打損傷藥品等。
5.5 急救箱的配備應以簡單和適用為原則,保證現場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增減,定期檢查補充,如備一些常用的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棉球、棉簽、止血帶、止血鉗、三角巾、繃帶、膠布、夾板、酒精、碘酒、高錳酸鉀等,確保隨時可供急救使用。
5.6 急救箱要專人保管,但不要上鎖。定期更換超過消毒期的敷料和過期藥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時補充。同時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使現場人員都知道。
5.7 項目部必須根據項目現場地理地形和建筑物特點,應在現場預先指定設置緊急集合點,并設置明顯標志牌,所有的現場人員都必須熟悉集合地點的位置。
6 應急響應
在緊急情況中,下列程序必須被嚴格執行,以確保現場信息被及時準確地傳送到應急領導小組。
6.1 應急報警程序
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立即應用傷害急救知識(見附
件2)進行搶救傷員,同時撥打應急聯絡電話,向應急指揮部報告事故初步情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員的傷亡及現場情況、事故的概況),應急指揮部接到應急救援報告后,根據事故初步情況,判斷事故的響應級別。
6.1.1一般人身傷害事故(輕傷、重傷及死亡事故),啟動一級響應,項目部啟動人身傷害應急救援預案;
6.1.2重大人身傷害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 人及以上,或一次
事故死亡和重傷合計達10 人及以上,未構成特別重大人身事故的事件)以及特別重大人身傷害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達到10 人及以上的),立即向當地政府、上級公司匯報,報請當地政府、上級公司啟動應急管理預案,按當地政府、上級公司的應急管理預案進行應急響應。
6.1.3急性中毒、中暑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衛生部門;易燃物品爆炸和火災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公安部門。
6.2 應急指揮程序
6.2.1 發生人員傷害事故后,在場人員中最高職務者承擔人身傷害事故的臨時現場指揮,組織在場人員及時開展人員急救和事故現場的保護。
6.2.2 當指揮部成員到達后,臨時指揮人員應立即匯報現場的應急行動情況。
6.2.3 指揮部成員了解完情況后,立即組織各專業組,進行有組織的人員傷害救援行動。
6.2.4在需要的情況下,安全員必須點清疏散人員數目。
6.3 現場應急救援程序
6.3.1 公共關系協調組負責聯系醫療救援,必要時聯系醫療救護機構到現場進行醫療救護。
6.3.2 醫療救護人員接到報告立即到達現場,按常用的現場人員傷害急救知識,對傷害人員進行救治,根據現場的人員傷害情況,判斷是否應申請社會醫療急救機構幫助。
6.3.3 在進行醫療救治的同時,注意保護事故現場的物證。
6.3.4 在事故現場,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和擴大,防止造成二次傷害:
(1)防止殘留危險品發生燃燒、爆炸;
(2)防止燃燒后殘余灰燼發生復燃;
(3)防止有毒有害氣體造成人員中毒;
(4)防止發生救援人員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事故;
(5)防止事故現場造成其它傷害事故的發生。
6.3.5 公共關系協調組確保事故現場通信聯絡暢通,收集事故現場的相關信息,及時向指揮部匯報,協助指揮部保持與各相關單位、上級公司、政府應急機構取得聯系,及時記錄相關信息并向指揮部報告。
6.3.6 后勤保障組負責車輛和救援物質的準備。
6.4 善后處理程序
6.4.1 應急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組織現場搶救保安組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防止人為的破壞。
6.4.2 后勤保障組協助相關人員對事故進行調查取證、詢問、攝像照相等事故調查工作。
6.4.3 后勤保障組做好事故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依照政策負責事故善后處理及醫療救助等工作。
6.4.4 各部門負責統計本部門的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情況,報應急辦公室匯總。
6.4.5 后勤保障組負責與保險公司溝通,配合保險公司人員到現場核實損失情況,辦理有關保險理賠事項。
6.4.6 等事故調查和保險公司評估后,現場應急救援組安排人員進行現場清理,整改,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產。
6.4.7 應急辦公室做好應急行動記錄、報告以及相關文件的收集歸檔,并對預案進行評價和完善。
7 應急培訓與演習
項目部每年組織一次施工現場人身傷害應急演習;項目部應定期組織現場應急培訓。
8 預案的管理
8.1本預案由安質環部組織制定、評審與持續改進工作。
8.2本預案每年評審更新改進一次。但在發生人身傷害并啟動實施本預案后,應根據實施情況及時對預案進行更新更新和完善。
8.3本預案由安質環部解釋。
8.4本預案由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9附件1
聯系方式
10 附件2
常用的現場人員傷害急救知識
項目部名稱
年月日
附件1
聯系方式
附件2
常用的現場人員傷害急救知識
現場急救的基本原則:是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傷員的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并根據傷情需要,迅速與醫療部門聯系救治。急救的關鍵是動作快,操作正確,任何拖延和操作錯誤,都會導致傷員傷情的加重或死亡。
1、觸電急救:首先要設法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把與觸電者接觸的帶電設備脫離開,在脫離電源過程中救護者要注意保護自身的安全。使傷員平臥,解開衣領,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如脈搏、呼吸不規則或已停止,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復蘇法進行搶救,并堅持不斷地進行,同時及時與醫療部門聯系,爭取醫務人員接替救治。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應放棄現場搶救,更不能只根據沒有呼吸或脈搏的表現,判斷傷員死亡而放棄搶救。
2、外傷出血急救:用指壓法或在出血部位進行加壓包扎,并將傷員出血肢體抬高或舉高,以減少出血量,嚴禁使用電線、鐵絲、細繩等作為止血帶。對于高處墜落、撞擊、擠壓可能有胸腹內臟破裂出血,傷員外觀無出血但表現面色蒼白,脈搏細弱,氣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煩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狀態,應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溫暖,速送醫院救治。
3、骨折急救:肢體骨折可用夾板或木棍等將斷骨上、下方兩個關節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動。開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的,先止血再因定。疑有頸椎損傷,使傷員平臥,并固定頸部不動。在骨折固定前不要移動傷員,以免加重傷員的痛苦和傷勢。
4、燒燙急救:電灼傷、火焰燒傷或高溫氣、水燙傷均應保持傷口清潔,傷口用清潔布片覆蓋,防止污染,四肢燒傷時,先用清潔冷水沖洗。強酸或堿灼燙應迅速脫去被濺染衣物,現場用大量清水沖洗,要徹底,然后用適當的藥物給予中和。送醫院途中,可給傷員多次少量口服糖鹽水。
5、高溫中暑急救:烈日直射頭部,環境溫度過高,飲水過少或出汗過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現象,其癥狀一般為惡心、嘔吐、胸悶、眩暈、嗜睡、虛脫,嚴重時抽搐、驚厥甚至昏迷。發生中暑事故時,立即將傷員從高溫環境或日曬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用冷水擦浴,濕毛巾覆蓋身體,電風扇吹風,或在頭部放置冰袋等方法降溫,并及時給傷員口服鹽水,嚴重者送醫院治療。
6、眼睛受傷急救:輕度眼傷如眼進異物,可叫現場同伴翻開眼皮將異物排出;如眼中濺進化學物質,要及時用水沖洗;嚴重眼傷時,讓傷者仰躺,施救者設法支撐其頭部,使其保持靜止不動;見到眼球鼓出或從眼球脫出的東西,不可把它推回眼內。
7、中毒急救:救護人員要戴上呼吸器,盡快將中毒者從中毒地點轉移到空氣流通的地方,給中毒者吸氧,中毒者停止呼吸時,應進行人工呼吸,注意對中毒者保曖,把中毒者的頭部側放,以免吸入嘔吐物導致窒息。
8、如發生其他事故,則按其他的急救知識、方法施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