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圍與目的
為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危險事故特別是重、特大人身傷害、設備損毀事故的危害,迅速、有效地處置可能發生的各類重大突發性危險事故,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減輕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護人的生命和身心健康,保障設備安全及生產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特制訂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電解車間的突發性安全事故的應急預案體系、應急預案工作原則、危險性分析、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與預案、應急響應、信息發布、后期處理、保障措施、培訓與演練、獎懲,附則及附錄。
本標準適用于電解車間的突發性安全事故的控制和處置行為。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應急預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展開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
3.2應急準備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展開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
3.3應急響應 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
3.4應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消除、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
3.5恢復 recovery
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
4? 應急預案體系
4.1? 本應急預案體系包括以下內容:
綜合應急預案
4.2? 專項應急預案,包括:
新廢液貯槽泄漏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4.3? 現場處置方案,包括:
a)? 皮膚接觸酸的緊急處置
b)? 酸液入眼緊急處置
c)? 燒傷燙傷緊急處置
d)? 觸電事故緊急處置
e)? 異物入眼緊急處置
f)? 中暑的緊急處置
g)? 外傷骨折緊急處置
h)? 高空墜落傷緊急處置
5? 應急工作原則
5.1? 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的原則。
5.2? 預防為主。通過宣傳教育,增強職工防范突發危險事故的意識;堅持不懈地做好應急準備工作,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對電解車間可能發生的危險事故及其危險因素進行檢查、分析、預測、預警,做到有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5.3? 全面覆蓋。對電解車間轄區內的各危險源、點全面覆蓋,全面監控,以確保危害辨識的完整性、連續性。
5.4? 突出重點。對重點危險源實施重點監控。
5.5? 職工參與。充分發揮職工的主人翁精神,讓全體職工積極參與到應急預案的制定、完善、培訓、演習、實施等各個環節中。
6? 危險性分析
6.1? 電解車間概況
電解車間隸屬于丹霞冶煉廠,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高宅村,車間共有職工82人,包括鋅電積和鋅熔鑄兩個廠房。電解車間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高溫、高酸、易燃易爆等潛在的危險因素。
經過對電解車間各個工序的生產狀況、所在位置、周闈環境等內容進行仔細的分析與評價,得出危險源分布地點主要有電解工序的新、廢液貯槽。
6.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6.2.1? 鋅電積車間的溶液呈酸性,新液酸度為pH5,廢液含H2SO4160 g/L~200 g/L;電解工序的新、廢液貯槽發生泄漏后,泄漏的溶液可能對泄漏的路徑、周邊環境及接觸人員產生相應的危害,即:
a)? 腐蝕:因為溶液呈酸性,對所經路徑及設施產生相應的腐蝕。
b)? 污染:溶液含Zn、Cd、Co、Fe、Cu及呈酸性等,會因滲漏對地表產生污染。
c)? 灼傷
6.2.2? 在應急處理過程中,會因人員接觸產生灼傷與燙傷。泄漏可能的原因:
a)? 誤操作(冒槽)
b)? 槽體損壞
c)? 管路損壞
d)? 外力對槽體及管路撞擊
6.2.3高低壓配電室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為觸電。
6.2.4鋅熔鑄熔鋅爐的液體溫度約為460~480℃,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為燙傷、中暑。
7? 組織機構與職責
7.1? 組織機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