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事故目前已成為我國煤礦的主要事故種類之一,因此,預防機電事故發生對于煤礦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首先介紹煤礦機電事故的特點,其次對造成煤礦機電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應策略。
? ??作為煤礦安全事故主要類型之一,機電事故不僅會對工作人員和生產設備造成損害,而且會導致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發生,嚴重影響煤礦的正常運行和生產。據統計,機電事故在我國煤礦事故中排名第五,而由于電火花造成的瓦斯爆炸事故更占到瓦斯爆炸事故總數的45%。近年來,煤礦機電事故的發生有逐漸增長的趨勢,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煤礦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機電事故的發生。但是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預防呢?需要結合機電事故的特點以及發生的原因,找出有效的對策。
? ? 煤礦機電事故的特點
? ? 煤礦機電事故一般包括:設備故障事故、設備非正常運轉事故、工傷事故三種。煤礦機電事故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煤礦機電事故發生頻率不斷上升,占煤礦事故總數的比例越來越高。第二,煤礦機電事故發生較為零散,因此常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引起煤礦管理者的足夠重視。第三,煤礦機電事故重復發生的頻率高,并且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此,只要措施得當是完全有可能避免的。第四,工傷事故占煤礦機電事故比例較高,表明煤礦缺乏對設備操作和設備維修保養的安全技術管理。
? ? 造成煤礦機電事故發生的原因
? ? 造成煤礦機電事故發生的原因一般包括:
? ? 2.1.設備陳舊老化
? ? 由于煤礦設備必須配套,因此煤礦在建設初期必須投入大筆資金購買全套設備。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一次性購買全套的設備都是難以承受的。由于資金有效,設備投入生產后,只能進行維修和保養,無法及時更新。許多設備雖已過了服務年限,但仍然在繼續使用,設備老化嚴重。此外,由于資金有限,煤礦在購買設備時,無力承擔購買全套國外設備的費用,因此只會購買部分設備,其它設備選用國產的。而我國煤炭設備制造業自身水平有限,在工藝設計、原材料選用、加工制造、設備檢測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因此,設備在投入使用后,經常發生故障,導致設備維修人員工作量較大,設備因維系不及時,發生事故。
? ? 2.2.設備選型不合理
? ? 目前,國產煤礦生產設備普遍存在品種少、質量差、水平低的問題,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產品和機械基礎產品還不能完全滿足國內煤炭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一些基礎生產設備比如:采煤機、掘進機、液壓支架、輸送機等,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進口設備與國產設備要協調一致,完成預定生產任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此外,機電設備的選型要求配套,設備的配套受地質條件、使用人員、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而實際情況是,為了控制資金投入,煤礦一般并不注重設備是否與實際生產條件相適應。因此,很多情況下,機電設備是不配套的,設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進行磨合。在磨合期內,發生事故的幾率非常高。
? ? 2.3.設備檢修不到位
? ?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的正規煤礦早已從機械化開始向自動化邁進。特別是一些先進生產設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但是,長時間的運轉和不當操作仍會造成設備的損壞,需要維修人員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和維修。而目前許多煤礦的設備檢修人員自身水平并不高,基本是憑借以前的工作經驗進行設備檢修與維護,無法勝任對進口機電設備的檢修工作。在加上部門設備老化嚴重,維護工作量大,所以對設備的檢查維護只能是哪壞修哪,許多制定的定期檢查工作基本無法執行,為機電事故發生埋下隱患。此外,機電檢修人員工作不認真,對于設備運行中的氣味、聲音、異常震動等情況沒有認真觀察和徹底解決問題,只是進行簡單處理,導致設備帶病運轉,小毛病最終變成大問題,為機電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據統計,我國煤礦發生的機電設備事故約有75%-80%是由于檢修不到位和操作不規范導致的,可見檢修不到位是導致機電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 ? 2.4.配件規格和質量不過關
? ? 隨著煤礦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對于各種設備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對于煤礦設備配件的統一標準,對配件的規格、尺寸、材料等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不同廠家生產的的同一種配件差別很大,90%以上不能匹配。由于各廠家在配件生產中存在差異,一些小廠家為了降低成本,不惜偷工減料,造成大量不合格產品流入煤礦,嚴重影響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加大了檢修工作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