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井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各種類型的地下水進入采掘工作面的過程稱為礦井涌水。礦井涌水的形式有緩慢的進入,也有突然的涌入。后者因水量大、來勢猛,故稱礦井突水,危害極大。
??????? 當礦井涌水超過正常排水能力時,就會發生水災。水災的危害極大,不僅可能淹沒工作面、巷道,甚至可能淹沒整個礦井,造成傷亡事故。
??????? 防治礦井水的目的首先是為了防止水災事故的發生,保證礦井建設和生產的安全,同時也是為了減少礦井正常涌水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為了經濟有效地預防水災,首先應查明礦井的涌水水源。
??????? 一、礦井涌水水源
??????? 1、地表水
??????? 地表水體包括河流、湖泊以及水庫、山洪等,這些水源一旦進入井下都可能形成水災。地表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雨季降雨量猛增,河、湖水位上漲,山區就可能形成洪水,威脅礦山生產。因此,應向氣象部門咨詢并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及時掌握雨季來臨的時間、地區最大降雨量、歷史洪水位標高和波及范圍等,同時要弄清地表水與礦體的相對關系,以及水體下部巖石的透水性等。
??????? 在開采距地表近的上部礦體時,地表水有淹井的危險,它多從井口和塌陷區進入礦井,有時雨水和黃泥一起涌入采場,對生產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地表水如通過斷層,裂隙,石灰巖溶洞等與巷道相通。則可能造成突然透水事故。
??????? 2、含水層水
??????? 含水層水包括孔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是礦井涌水最直接最常見的主要水源,特別是巖溶水。其水量大、水壓高、來勢猛、涌水量穩定、不易疏干。因此其危害性大,應予以特別注意。
??????? 在礦區范圍內有石灰巖層,礫石層及流砂層時。都有可能含有大量的地下水、特別是厚的純質灰巖,巖溶現象十分發育。含有更多的積水,如奧陶紀石灰巖,長心組及茅口組灰巖都是主要強含水層、當掘進巷道時。遇到這種積水就會造成突然透水事故。
??????? 3、大氣降水的滲入
??????? 大氣降水是很多礦井涌水的補給水源。特別是開采地形低洼埋藏深度較淺的礦體更是如此、大氣降水的滲入量與地區的氣候,地形,巖石性質,地質構造有關。當成為礦井涌水水源時礦井涌水的程度與地區的降水量大小、強度和延續時間有關,礦井涌水量隨氣候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 4、廢舊巷道及空區積水
??????? 過去的采空區及廢棄巷道由于長期停止排水而常常有大量積水,這種涌水的特點是:水量大、來勢猛、破壞性大、酸性強、具有腐蝕性。而且常伴隨有毒有害氣體涌出。是防水災工作中應重點注意的防治對象。
??????? 對某一礦井來說可能是上述某一種水源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種水源同時起作用。因此在分析礦井涌水水源時。應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找出主次關系以便對癥下藥。
??????? 二、礦井涌水通道
??????? 礦井水只是構成礦井涌水的一種潛在威脅,礦井是否涌水關鍵還取決于是否有通路把水源和礦井溝通。一般來說礦井涌水通道有以下幾種、
??????? (1)、巖層的孔隙?? 巖層孔隙的透水性能取決于孔隙的大小和連通的情況。
??????? (2)、巖層的裂隙?? 巖層的各種裂隙包括風化裂隙、成巖裂隙和構造裂隙都能構成礦井涌水的通路。對礦井威脅最大的是構造裂隙 (斷裂),其中包括各種節理、斷層和巨大的斷裂破碎帶。構成斷裂不僅本身具有較強的富水性而且往往是導致各種水進入礦井的良好通道,因此其危險最大,應予以高度重視。
??????? (3)、巖層的溶隙?? 溶隙主要出現在碳酸巖類巖石中沿斷裂、節理裂隙的層面。其中可賦存大量的水或溝通其它水源,當巷道接近或揭露它們時易造成突水事故。
??????? (4)、人為因素造成的通道?? 如勘探中一些未封閉或封孔質量不高的鉆孔,可能把礦層頂、底板含水層或地表水體溝通引起礦井水量增大,又如采礦活動使巖層頂板產生冒落從而使上覆含水層中的地下水甚至地表水流入坑道。
??????? 三、影響涌水量大小的因素
??????? 1、覆蓋層的透水性和圍巖出露條件
??????? 覆蓋層的透水性好則補給水量和井下涌水量大,一般認為礦區內若分布有大于5米的穩定的弱透水層時,就可有效地阻擋地表水和大氣降水的下滲;透水的圍巖在地表出露面積越大,則接受降水和地表滲水就越多,井下涌水量也越大。
??????? 2、地形條件
??????? 礦區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時涌水量通常較小,由于排泄條件良好,水可以由平硐流出,補給水滲透對礦井涌水的影響也不大。而開采深度低于當地侵蝕基準面的礦體,或位于河谷凹地以及地形低洼地區的礦床時,涌水量會比較大,特別是在暴雨期間,礦井涌水量可能大為增加。
??????? 3、地質構造條件
??????? 斷裂面力學性質的不同和同一構造體系不同部位對礦井涌水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如張性斷裂面對礦井涌水的影響大于壓性斷裂面的影響,又如斷層交叉點導水性好,突水性強。
??????? 四、地面防水
??????? 地面防水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地面河流、池沼等積水以及暴雨季節的洪水突然灌入井下,防止或減少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滲入井下。
??????? 1、制定防水計劃、建立防汛組織
??????? 在制定防水計劃時,必須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對礦區的地貌、地質構造、地面水流系統、降雨量、融雪量以及山洪的水流分布、最高洪水位等都要作詳細的調查,也要探明各種透水通路,建立由礦領導負責的專門防汛隊伍,其職責是向領導提出各種可能發生水患因素的調查報告和防水計劃,并且要組織防水工程的施工以及準備防洪搶險的物資和設備。
??????? 2、合理確定井口位置
??????? 礦井的井口、平硐出口以及礦井出口的標高、以及地面主要建筑物的地基的標高、都應高于歷年最高洪水位、以免在雨季山洪暴發時地面洪水灌入井內或沖垮地面建筑物。如果受其它條件限制,井口標高在最高洪水位以下時,必須修建防洪堤壩、排水溝等工程,確保井筒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 3、修建引洪工程
??????? 為了截斷山洪、防止大量雨水匯集礦區、可在礦區邊緣或漏水區的上方迎著來水方向修建人工河道和引水工程,把山洪引出礦區。
??????? 4、河流改道
??????? 當礦區地表有河流經過時、河流滲水會對井下構成威脅,河流改道是防止河水滲入井下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謂河流改道、就是在河流流入礦區以前、選擇合適的地點修筑堤壩,截斷原有河道,使河水繞開礦區而行,但是河流改道的工程量大、投資多、影響面大,要慎重考慮,要注意河流改道后河水不會再滲入井下。所以壩址和人工河道的位置都要選在礦區隔水巖層的上部或外側,修建人工河道時要注意河道的坡度不宜過大或過小,以免沖刷或淤塞。在確定河流改道方案時,還應考慮礦區的發展遠景和工農業布局,要考慮礦區工農業和生活用水問題。
??????? 在不能或不宜采用河流改道方法時,則可在漏水地段鋪設人工河床。人工河床一般由三個分層構成:底層是防漏層、用黃土壓實而成,中間層是伸縮層、其作用是防止底層翻漿,在冬季干枯時則可防止河床凍裂、用砂夾石(砂石比為3:7)鋪設而成,上層是水泥砂漿及河卵石構成、能抗水流的沖刷。
??????? 5、填堵漏洞和排除積水
??????? 對可能通向井下的裂隙、洞穴、廢棄的鉆孔以及小范圍的塌陷坑,可以用土填堵、夯實并使其稍高出地面,防止水流滲入。對于面積較大的塌陷洼地,可開鑿疏水溝渠、修筑圍堤,必要時可安設水泵排干積水,消除威脅。
??????? 6、留安全礦柱
??????? 如果礦區地表有河流、水庫等地表水體不能排出或疏導時,可考慮留安全礦柱的方法隔斷透水通路。
??????? 五、地下防水
??????? 在采掘過程中有可能掘透壓力大和固定水源相溝通的含水層和水體,形成突然大量涌水。因此應該在坑道內采取防水措施,防止災害的發生。
??????? 1、查明水源
??????? 地下水源在沒有揭露以前是看不見的。因此應通過詳細的勘測工作,掌握礦區水文地質資料,了解含水層及老窿積水情況,查明地下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