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提升巷主要建造在12#煤層,因已延深533水平以下,估計積水比預計的還多,巷道損壞程度也相對嚴重,加上原來用的木支護,操作起來難度相對較大。針對這種情況,特擬技安措施如下:
一、施工順序:檢修二級提升絞車,檢修鐵道,安裝信號、阻車器、擋車攔等。排水、清淤、支護、打開密閉、新掘聯絡巷、清修回風巷、形成回風。再排水、清淤、支護、打開密閉、新掘聯絡巷、清修回風。閉掉前面聯絡巷,以此循環直至將533水平以下積水排出。
二、在二級提升甩車道以下無水安全處安裝局部扇風機正壓向二級提升井送風,打開雙風門,排除有毒有害氣體,安裝排水設備排出積水,進行清淤、支架、出渣。支護清理至密閉聯絡巷時將聯絡巷密閉打開,形成回風系統。
三、當清理至12#層工作面回風巷時,視其垮冒程度,先將回風巷臨時封閉,以防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涌入清修巷內。
四、清修到C12運輸巷口時將風巷臨時密閉打開,以利水倉排水時通風,并將水倉清理,作為下水平排水時的轉運點,以減少水泵揚程不夠的困難。直至將下面積存水排完,在巷道貫通后,新系統的水仍由此排出,待新系統排水系統形成后,它的服務時間才會結束。
五、巷道支護
1、由于原提升上山,聯絡巷、回風巷,均系木材支護,加上封閉時間較長,又被水浸泡,圍巖松軟,支護強度減弱,甚至失效,大量需更換或加補,且整改修復后的巷道斷面積不得小于4.7m2(即上寬1.6m、下寬2.4、高1.8m),所以在修復過程必須特別嚴格操作。
2、更換或加補支護時,必須先觀察支護材料的腐朽程度和受力情況,決定更換或加補。加補支護前,先選擇適當的位置在不影響行人和運輸的前提下進行。更換支柱或棚時,必須先加固該更換棚柱前后的棚。加固方法:先用開塊料一梁兩柱雙排托住前后方5米的支架,才能拆除斷梁折腿,安裝新的棚梁,以此循環進行,以免發生頂板傷人事故。
3、當班撤換下來的舊料可用于接頂、背邦不夠的由地面運去補充,邦頂必須背護嚴實,支護迎山有勁。
4、當班的矸石雜物,當班必須清運完。
5、清修順序:必須是由上往下進行,嚴禁人員進入未清修地段和垮冒嚴重地帶,未排出積水帶打上臨時棚欄,以免人員誤入。
6、在新掘回風聯絡巷時,必須是由外向里,逐架進行,當第二個聯絡巷新掘通風后,前一個聯絡巷必須密閉,以保證供風量。
7、回風上山清修,仍按前述清修方法進行,出渣(矸)可用花輪車或人工背轉運至提升巷裝車運出地面。
六、通風、瓦斯、監控
1、在未形成負壓通風前,采用5.5kw局扇正壓送風,磧頭風量不少于75m3/min。負壓風流形成后,移動局扇至距回風不少于10米的地方重新安設。
2、風筒必須吊掛平直,做到逢環必掛,保證磧頭有足夠的風量。
3、在排水前先排掉巷道內積存的有毒有害氣體,排水時不能停風。
4、當班瓦斯檢查員必須巡回檢維修地段及老空密閉處的瓦斯,并認真填寫記錄。
5、瓦斯傳感器必須按規定安設且與主機并網,磧頭探頭必須安設在磧頭回風不大于5米的安全位置,且隨磧頭進展而移動,以保連續監控。
6、傳感器實行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其報警濃度為1%,斷電濃度為1.5%。
7、若遇臨時停風,人員必須撤退至進風安全處或地面,待恢復送風后,方能恢復工作。
七、避災路線
1、若遇頂板冒落傷人,人員撤至支護完好的安全地段,觀察頂板變化情況,待頂板穩定后實施救援以免災情擴大。發生事故后必須及時向地面匯報,匯報情況時必須匯報時間、地點、事故類別、原因、人員傷亡情況,以利采取施救措施。
2、若遇瓦斯傷人事故,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施救至新鮮風流中,進行人工呼吸等,等待救援,其它人員從工作面—提升坡—地面。
3、若遇水害事故,人員從工作面 地面。
八、其于按《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