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煤炭企業屬于傳統的資源開采型企業。煤礦安全對煤炭企業影響巨大,安全工作在煤礦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管理好壞直接關系到煤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煤炭企業的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從煤礦建設、煤炭開采、生產加工到煤炭產品銷售的全過程。近幾年來,我國煤礦瓦斯爆炸、井下透水等事故頻頻發生,給人民的生命和國家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嚴重影響了煤炭企業生產能力的發揮和煤炭企業的形象。煤礦安全管理任務十分艱巨,是因為影響煤礦安全的因素非常復雜。研究表明,瓦斯、礦壓與頂板、煤塵、水、火等自然災害因素是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最主要和最難以控制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識別影響煤礦安全的自然災害隱患,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是我國煤炭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近年來,信息技術有了突飛錳進地發展。隨著數據庫技術的成熟和數據應用的普及,數據庫的數量、單個數據庫的容量和數據類型的復雜性都大大地增加了。在這些龐大的數據庫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信息源,因此,數據挖掘技術應運而生。作為數據挖掘的一個方向,空間數據挖掘可以用于對空間數據的理解、空間關系和空間與非空間數據關系的發現、空間知識庫的構造、空間數據庫的重組和空間查詢的優化。空間數據挖掘在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市場、遙感、圖像數據勘測、醫學圖像處理、導航、交通控制、環境研究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由于煤礦自然災害影響因素具有空間分布不確定性特征,因此可以在建立大理自然災害空間數據信息基礎上,構建災害隱患識別模型,進行煤礦自然災害空間信息數據挖掘,識別災害隱患,提高煤礦安全預警能力,減少自然災害發生率。
2 我國煤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具體礦井的詳細調查,發現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如下問題:
(1)安全管理法規不完善。我國現有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大部分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難以完全適應市場經濟形勢下煤礦安全生產的需要。中央有關安全生產的精神也難以徹底在一些礦井的有關崗位及一些鄉鎮煤礦,特別是一些私人小煤礦落到實處。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安全生產法規體系,明確安全生產的執法主體和各部門的職責已成為當務之急。
(2)勞動者素質較低。煤炭企業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目前,煤礦生產已經逐步發展到采掘機械化、生產集中化、生產環節互相依賴化、管理進入系統化、信息化的嶄新階段,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然而,總的來說煤炭企業的員工素質一般還都較低。表現有三:一是文化水平低,初中以下甚至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的員工為數不少,思維理解能力差,不易掌握操作技術和安全知識:二是身體素質差,井下作業環境差加之長期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等,使井下工人體質受到影響很大;三是心理素質差,有的人對井下作業恐慌畏懼、情緒波動反常,有的人又麻痹松懈,存在消極勞動情緒,個別人甚至還故意設置安全隱患,人為制造事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時有冒險蠻干、違章作業的現象發生。
(3)安全技術資金缺口大。煤炭開采受地質條件的影響很大。過去由國家投入的大量設備如今已嚴重老化,維修量大。隨著礦井延深,礦壓不斷增加,巷道維修的任務也在不斷加重,礦井的供電、通風、提升和排水等能力很難適應生產需要。
(4)安全管理的手段落后。與西方發達產煤國相比,我國煤礦應用技術研究起步較晚。人力、財力不足,一些重大的安全技術問題如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地熱、突水等災害預防與控制仍不徹底。加之受傳統經營思想的影響和企業經濟實力的制約,我國煤礦生產裝備及安全監控設備還比較落后。井巷斷面設計、支護強度確定、支護材料選型較小。生產設備功率、礦井供風量等富余系數偏低,易發生事故。大多數煤炭企業仍然采用傳統落后的安全管理手段,各類報表計算主要依靠人工勞動,精度低;信息傳遞周圍長,速度慢;管理人員重復勞動量大,資料查找困難,工作效率低;安全檢查,等級鑒定等往往憑借主觀意識和經驗。
(5)安全信息管理體系不完善。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據,它包括事故及職業傷害的記錄、分析、統計;職業安全衛生設備的研究、設計、生產及檢驗技術;法律、規章、技術標準及其變化動態;教育、教訓、宣傳及社會活動,國內新技術動態、隱患評價及技術經濟分析、咨詢、決策系統等。信息系統的完善即安全系統工程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能使安全工作從過去的憑直觀、憑經驗進行變為定性、定量的超前預測,但在這一點上多數礦井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實際應用尚有較大欠缺。
綜上所述,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員工素質,特別是提高科技含量,以信息化提高安全科學管理手段對提高我國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