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煤礦開采過程中,在高應力狀態下積聚有大量彈性能的煤或巖體,在一定的條件下突然發生破壞、冒落或拋出,使能量突然釋放,呈現聲響、震動以及氣浪等明顯的動力效應。這些現象統稱為煤礦動力災害,是煤礦重大災害之一。目前,我國的沖擊礦壓及礦震災害十分嚴重,近年來,隨開采深度增加,此類災害有加重的趨勢。在高突礦井沖擊礦壓現象所引發的災害后果更為嚴重,已成為制約煤礦安全生產新的災害,是煤礦行業發展的重大障礙。雙煤集團東榮二礦即是如此,在二水平17#煤層七面下料道進行巷修時,發生多次沖擊礦壓現象。
1. 東榮二礦沖擊礦壓事故調查分析
東榮二礦是始建于1995年,設計生產能力1.5Mt/a,2000年達產后又于2004年經過擴建生產能力提升至2.4 Mt/a。隨著礦井向深部開采,礦井接續緊張問題的出現,造成回采巷道布置的不合理,從而使煤巖層應力集中,礦山壓力現象顯現逐漸增大,并且出現了沖擊礦壓的動力現象。
通過對近期發生的4次沖擊礦壓事故現象調查發現,4次事故發生時的特點如下且基本相同:
(1)事故發生前沒有明顯前兆,速度快;
(2)事故發生時伴有巨響,有氣浪;
(3)事故發生后有大量煤體拋出,嚴重堵塞巷道,破壞嚴重。
4次事故的發生地點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4次事故的發生地點均在16層的殘留煤柱附近。
東榮二礦是始建于1995年,設計生產能力1.5Mt/a,2000年達產后又于2004年經過擴建生產能力提升至2.4 Mt/a。隨著礦井向深部開采,礦井接續緊張問題的出現,造成回采巷道布置的不合理,從而使煤巖層應力集中,礦山壓力現象顯現逐漸增大,并且出現了沖擊礦壓的動力現象。
通過對近期發生的4次沖擊礦壓事故現象調查發現,4次事故發生時的特點如下且基本相同:
(1)事故發生前沒有明顯前兆,速度快;
(2)事故發生時伴有巨響,有氣浪;
(3)事故發生后有大量煤體拋出,嚴重堵塞巷道,破壞嚴重。
4次事故的發生地點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4次事故的發生地點均在16層的殘留煤柱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