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開采屬地下作業,由于其生產系統復雜,環節眾多,地質條件頻繁變化的采掘工作面的推進及隨時移動,給井下生產帶來了一個個未知而又不安全因素,特別是頂板、瓦斯、水、火、煤塵等五大自然災害時刻威脅職工生命的安全。雖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作為煤礦安全生產永恒的主題,但是傷亡事故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雖有多種,但特殊的自然地質環境和惡劣的地質條件往往是孕育慘痛事故的溫床。本文通過分析礦井安全與地質環境因素的關系,從而總結規律,試圖找到一種“科學預測,超前監控,事先防范”的事故預防途徑,以期在實踐中正確指導礦井安全生產。
一、礦井安全與地質構造:
(一)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常出現巖層滑移,圍巖破碎等特征,因而地質構造帶往往是發生頂板、透水、瓦斯事故的地段。
1、褶曲構造:由于巖層受到構造應力的作用,地殼的水平運動是造成構造的地質條件。單一巖層受構造應力的作用,不同部位會產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斷層、節理等內部小構造。特別是在褶曲軸部往往烈隙、節理發育,煤層暴露后吸水脫落,同時其軸部產狀變化急劇,回采中不易支護,易發生片幫及冒頂事故。其次褶曲軸部煤厚度易突變(變厚或變薄),小眼掘進時易發生煤層跨落堵人事故。
2、斷層:斷層廣泛發育于不同構造環境中類型很多,斷層活動總會在產出地段的有關地層、構造、煤層反應出來。在礦井生產過程中,常遇到許多不同性質的斷層,其破碎帶大小不一,對圍巖破壞程度也不同;同時常在斷層兩旁產生牽引、揉皺、擠壓等現象,導致煤層突增或壓薄,煤層突增處易產生煤層偏冒、跨落堵人事故。還有一些頂斷底不斷及底斷頂不斷的小斷層及小斷層及小斷層間滑動構造部位,由于受到構造應力的作用,圍巖易脫落,且脫落面積較大,沒有預兆,采空后頂板來壓較快,是產生頂板事故的地段。
工作面斷層過壓時,正確推斷斷層的性質、斷距,及時留設斷層煤柱,是防止透水及瓦斯事故的關鍵。
3、從瓦斯賦存與構造關系規律看,褶曲軸部往往是瓦斯富集帶,為此正確預測褶曲軸部位置對防止瓦斯突出而引起的事故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煤巖組合:即煤層煤頂板厚度、巖性、結構等,它們是引發頂板事故的重要地質因素。由于煤系地層受到地質應力及后期改造影響,煤巖層均已產生形變,導致圍巖破碎,頂板多變不平整,煤層形態多變,增加采面頂板管理的難度,通常易引發事故隱患因素有:
1、圍巖節理和劈理發育地段,易產生煤巖層脫落傷人,尤其是雨季期間,水沿裂隙侵入,造成煤巖層冒頂及跨幫事故。如:2000年569水平刷新車場時,由于圍巖節理和劈理發育,兩節理面斜交,由于敲幫問頂不及時,工人在出碴時,頂突然冒落,造成巖層冒頂事故。
2、如煤層偽頂完整性差,強度低,則采面推進時,由于敲擊或放炮震動后,如果支護沒有及時跟上,或支護手段、方式沒有適應煤層頂板變化,也極易產生頂板事故。
3、回采過程中,隨采空面積的擴大,又未能及時回柱放頂,引起一些部位應力集中,從而導致較脆弱部位頂板跨落,或者激發煤層瓦斯的異常涌出,從而波及工作面的安全。
4、復雜的煤巖結構煤層中往往含有夾矸層,開采中易發生夾矸至上分層脫落傷人事故。
5、煤層厚度變化:本區煤層厚度變化主要屬后生變化,加上褶曲、斷層發育,造成煤層形態多變,常出現藕節狀、雞窩狀、階梯狀等不規則形態出現,特別在構造擠壓帶附近易形成煤包及厚薄相間帶等等。由于煤厚的變化造成頂板穩定性差,偽頂發育,而造成采面頂板管理難度較大,這些都是容易產生頂板及跨煤事故的地點。傾角大的煤層一旦發生局部冒頂時,由于頂板向下滑移,可能擴大成為大面積的冒頂。如小井掘進突遇大煤包,由于支護不善而導致跨煤堵人傷亡事故。
二、礦井安全與瓦斯地質:
本區礦井雖屬于低瓦斯礦井,但歷年來也曾發生過在廢巷、采空區、采區獨頭巷道、采面順槽及沿煤上山等地段的C02窒息及CO中毒等氣體事故特別是小煤窯,由于通風管理不善,這類事故更是頻繁)。通過分析,本人認為瓦斯對礦井安全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瓦斯的含量隨著煤層變質程度增加也隨著增加。開采深度的加深,地應力和巖體本身的自重力相應增大,瓦斯含量和瓦斯壓力也隨著增大。從而增加通風管理難度,導致氣體事故的發生。
2、巖漿熱液變質作用、巖漿侵入作用、巖漿軟化煤層圍巖作用直接影響著瓦斯賦存。不同構造部位,瓦斯含量不一。巖漿侵入帶附近,壓性斷層、復式向、背斜軸部轉折端,瓦斯易于聚集,這些部位往往是瓦斯事故常發生地帶,而張性斷層、褶曲兩翼,則瓦斯不易于積聚。
3、“煤包”易造成瓦斯突出事故。煤厚的變化,是由于地應力集中的顯觀,是后期改造形成的。由于后期改造中可引起明顯的煤層結構破壞,瓦斯突出前的煤變松、層理紊亂,以軟分層易于突出,并不是所有的“煤包”都會發生瓦斯突出。瓦斯含量與煤包圍巖組合特征、與地表距離、煤變質程度、煤體結構、煤巖類型、煤組分、附近巖漿活動、采掘應力等因素成正比。
4、水小瓦斯含量高,水大瓦斯含量低。巖層產狀平緩,裂隙發育,圍巖透氣、透水性差的封閉地段,瓦斯易于積聚,相反裂隙發育,圍巖及煤層透氣、透水性好的地段,則瓦斯不易于積聚,前者往往是瓦斯氣體事故常發生地帶。
5、瓦斯是流動的有害氣體,隨著氣壓變化而變化,不斷地流動,改變聚集地點,常多聚集在老空區和通風不良的廢巷、獨頭巷道和小煤,因而這些地點是最易發生瓦斯氣體事故的地方。這方面的事故小煤窯由于通風管理不良最易出現該類事故。
6、采面管理不善,開采順序不合理,采面無及時回柱,控頂距離過大,以及采空區遺煤太多,均能引起瓦斯異常涌出而引發瓦斯氣體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