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頂板事故的原因
在采礦生產活動申,頂板事故是最常見的事故,引發頂板事故的原因有:
(1)采礦方法不合理和頂板管理不善。采礦方法不合理,采掘順序、鑿巖爆破、支架放頂等作業不妥當,是導致這類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2)缺乏有效支護。文護方式不當、不及時支護或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撐力與頂板壓力不相適應是造成此類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3)檢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頂板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認真、全面的檢查,疏忽大意,沒有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等原因造成的。
(4)地質條件不好。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形成破碎帶,或者由于節理、層理發育,破壞了頂板的穩定性,容易發生頂板事故。
(5)地壓活動。地壓活動也是頂板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
(6)其他原因。不遵守操作規程、發現問題不及時處理、工作面作業循環不正規、爆破崩倒支架等都容易引起頂板事故。
頂板事故可以采用簡易方法和儀器進行檢查與觀測,常用的簡易方法有木楔法、標記法、聽音判斷法、震動法等。還可以采用頂板報警儀、機械測力計、鋼弦測壓儀、地音儀等觀測頂板及地壓活動。
2.頂板事故防治技術
防治頂板事故的發生,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技術規程,從多方面采取綜合預防措施。
(1)選擇合理的采礦方法。選擇合理的采礦方法,制定具體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建立正常的生產和作業制度,是防治頂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2)搞好地質調查工作。對于采掘工作面經過區域的地質構造必須調查清楚,通過地質構造帶時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
(3)加強工作面頂板的支護與維護。為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永久支護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不得超過規程規定要求,不在空頂下作業。在掘進工作面與永久支護之間,還應進行臨時支護。發現彎曲、斜歪、折斷和變形的支架,必須進行及時更換或維修。
(4)堅持正規循環作業。
(5)嚴格頂板監測制度。
(6)及時處理采空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