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煤礦的安全生產中,有些企業只注重礦井內部的安全治理,沒有將礦井作為周邊環境的一部分,從更大的系統來看是不是存在安全隱患;有些企業只滿足大體安全,沒有將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慮礦井的安全風險度,這種只滿足一時一點的安全、忽視系統安全的做法,違背了客觀規律,損害了職工的合法權利,給我們事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必須加以改正。
要從系統的高度抓好礦井的安全生產,就要對系統安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隨著各煤礦的生產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由許多崗位串聯而成的生產線越來越多,每條生產線上的分工也越來越細。為此,我們應懂得從整體上思考系統的可靠性問題。假設我們井下的一條生產線的設備都進行了精心的安裝和調試,人員也都經過了精心培訓,再假設這條生產線由100個崗位串聯而成,每個崗位的可靠率都達到了99%。這樣看起來整條生產線的安全狀況很好了。但根據系統的可靠性工程理論來看,整條生產線可靠性應等于各個環節可靠率的連乘,100個99%連乘,即整條生產線的可靠率為36%。這就是系統的可靠性。
要從系統的高度抓好礦井的安全生產,就要善于動態的思考解決問題。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原本非常重要的問題,現在可能不稱其為問題,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可能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原本沒有的問題,現在有可能出現,尤其是對煤炭企業來說,隨著開采的不斷深入,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原本沒有的隱患現在有可能集中出現,我們如果仍以過去的老經驗、老做法進行管理,必然會出現顧此失彼的局面,給礦井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我們應該勇于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更深層次、更廣闊的領域去防范和治理,才能夠防止事故的發生,實現礦井的長治久安。
要從系統的高度抓好礦井的安全生產,就要本質地思考問題。我們有很多人都有一種毛病,對問題常作表面的思考而忽視了本質的思考。巴西的一只蝴蝶翅膀揮動一下,會在美國的得克薩斯州形成颶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它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安全生產上,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果經過系統會被放大,會對一個企業產生重要影響,對這樣的事情就不能糊涂。這就要求我們善于通過表面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辨別影響礦井安全生產的根本性、普遍性的現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治,防治經過系統的放大對礦井造成災害性迫害。
要從系統的高度抓好礦井的安全生產,就要培養自己的整體觀念。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新質。建立整體觀念就要全面的思考問題,樹立“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反對“安全生產各個要素性能都好了,整體安全生產就一定能實現”這種以局部說明整體的機械論的做法。就要用聯系的觀點來思考問題,安全生產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處于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各要素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在安全管理上必須樹立整體觀念,處理好局部與全局,個別與整體的關系,在處理“點”的時刻,必須要顧及到“面”,要有全局觀、整體觀,這樣才不會顧此失彼,礦井安全生產才能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