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生產過程中,因為實行“兩強一快”快速推采,使用的又都是防爆阻燃設備,再加上到位的通風管理,采區一般不會發生煤炭自燃現象。但是煤炭運輸、存儲環節多,且煤炭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長,具備煤炭自燃的條件也較多。在此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發生煤炭自燃的安全事故,可對設備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停工停產搶修事故,是煤炭企業潛伏著的重大安全隱患。
一、煤炭發生自燃的條件
當煤炭暴露在空氣中,煤中的碳就會被氧化生成CO2和CO。如果空氣流通不足,這些氣體就會積聚產生一定的熱量。若氧化生成的熱量較少并能及時散失,則煤炭溫度不會升高;若氧化生成的熱量大于向周圍散失的熱量,煤炭溫度將升高。隨著煤炭溫度的繼續升高,氧化急劇加快,從而產生更多的熱量,煤炭溫度也會急劇上升,當煤炭溫度達到著火點(150~300℃)時,煤即自發燃燒。煤炭自燃雖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煤型(即煤種有自燃傾向性,且以破碎狀態存在,如煙煤);
?。?)有連續的供氧條件(氧氣濃度達到要求);
?。?)有積聚氧化熱量的條件(高固有水分、低灰分);
(4)上述三個條件持續足夠的時間(1.5個月—3個月)。
二、煤炭在運輸、存儲過程中易發生自燃的部位
煤炭運輸、存儲過程中,因為流轉環節較多,所以事故預防重點也較多。根據煤炭自燃事故研究發現,重點主要在井下漏煤眼、筒倉和地面煤場三處。
這是因為:
?。?)煤從空氣中吸收氧氣時可產生出熱點,氧化后產生的熱量可引發煤炭自燃,長時間存儲的煤自燃可能性會更大。在“老煤”上放“新煤”可造成煤的粒度分離,從而擴大氧化面積,這也是引發煤炭自燃的一個重要原因。井下漏煤眼、地面煤場和筒倉被確定為重大安全隱患也都緣于這一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