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礦法采礦中,經常發生這種事故。如某螢石礦礦石粘結性較強,放礦漏斗上部結拱形成空洞,未及時處理,鑿巖爆破震動使空洞懸拱破壞,采場忽然塌陷,使兩名作業人員被埋人礦石中,造成一死一傷。
留礦堆中形成空洞的原因主要有:由于礦體上盤圍巖節理發育,斷層較多,回采易產生大塊礦巖;礦石濕度大,粉礦和夾雜黏土多,易黏結成塊;回采進度太慢,或采場擱置停采,長期沒有放礦;漏斗間距太大;以及落礦后,平場時二次破碎不充分,以致:大塊礦石潛埋于礦堆內,礦房局部發生堵塞,形成空洞。
防止留礦堆中形成空洞的措施有:
1.選擇合理的爆破參數,減少爆破產生大塊或粉礦,盡可能保持上盤圍巖不遭破壞。
2.平整采場時,應仔細進行大塊礦石的二次破碎工作。
3.局部不穩固的礦體可留不規則礦柱,防止大塊片幫。粉礦較多、含有黏土夾層、礦石濕度大時,應預先確定采用較小的漏斗間距,并做到經常且均勻地放礦。
放礦時,要注重以下安全要點:
(1)放礦過程中,仔細觀察各漏斗礦石堆表面下降程度是否與放礦量相適應,以便及時發現并防止礦堆中形成空洞。
(2)放礦時,采場內不得有人作業,觀察人員應站在天井兩側的聯絡道中。一旦發現礦堆中有空洞,必須及時處理。處理空洞時禁止人員進入溜礦井或漏斗內處理堵塞。常用的處理方法如下:
a.自空洞的兩側漏斗放礦,破壞空洞四周礦石的平衡,使懸空的礦石掉落。
b.用較大的炸藥包在空洞的位置上爆破,震落懸空的礦石,該方法適用于處理拱形空洞。
c. 使用土火箭爆破法消除懸拱。
d. 用高壓水沖洗因粉礦多而引起結拱形成的空洞。
